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政務公開 > 文件庫 > 全部文件 > 粵辦函
006939748/2021-00765
財政、金融、審計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11-14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快推進重點領域信用建設 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實施方案》的通知
粵辦函〔2021〕326號
2021-11-30
時間 : 2021-11-30 11:13:19 來源 : 本網
【打印】 【字體: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快推進

重點領域信用建設 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

新型監管機制實施方案》的通知

粵辦函〔2021〕326號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有關單位:

  《加快推進重點領域信用建設 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實施方案》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發展改革委反映。


省政府辦公廳

2021年11月14日


加快推進重點領域信用建設 構建以信用

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決策部署,推動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推進重點領域信用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關于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的有關部署,堅持依法依規、改革創新、協同共治,充分發揮信用在創新監管機制、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礎性作用,更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規范市場秩序,營造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推動全省信用體系建設再上新臺階。

  (二)總體目標。到2023年底,重點領域信用監管體系全面建立,政府監管能力和精準化水平顯著增強,構建起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銜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監管環節,具有廣東特色的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三)重點領域。圍繞信用建設服務“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和推動高質量發展,按照“優化提升一批,推進實施一批”的分類原則,在生態環境、工程建設、交通運輸、電子商務、科研、稅務、金融、食品藥品、產品質量、知識產權、消防安全、醫療衛生、文化旅游、住房保障、勞動就業、養老托育、家政服務、招標投標、信用服務、社會組織管理等重點領域,大力推進信用建設。

  二、重點任務

  (一)夯實信用監管信息基礎。落實國家公共信用信息基礎目錄,結合實際制定省公共信用信息補充目錄,依法依規歸集和公開公示公共信用信息。在數字政府框架下優化完善信用基礎設施建設,升級“信用廣東”平臺2.0,完善行業信用信息管理平臺(系統),全面提升信用監管信息歸集共享能力。強化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和數據治理機制,切實提升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全面性、準確性、及時性。鼓勵市場主體在“信用廣東”平臺和行業管理平臺注冊資質證照、市場經營、合同履約、社會公益等信用信息,并對信息真實性作出承諾。經驗證的注冊信息可作為開展信用評價和生成信用報告的重要依據。

  (二)推行信用告知承諾制。在辦理注冊、審批、備案等相關業務時,開展經營者準入前誠信教育。除國家規定不適用信用告知承諾制的以外,在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中全面推行信用告知承諾制度,編制信用承諾事項清單,制定信用承諾書規范格式,對申請人承諾符合相關條件、愿意承擔不實承諾法律責任的,簡化辦理流程,以信用承諾推進簡材料、壓環節、優監管。強化對信用承諾履行情況的跟蹤監督,全面歸集信用承諾和承諾履行信息并納入市場主體信用記錄,作為事中、事后監管的重要依據。

  (三)創新拓展信用報告應用。率先實施信用報告代替企業無違法違規證明改革,在基本建設投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建筑市場監管、住房公積金、文化執法、安全生產、市場監管、稅務、消防安全、藥品監管、醫療保障等領域,實行由企業在“信用廣東”網自主打印特殊版本的公共信用報告,代替赴部門辦理相關無違法違規證明。探索在更多行政管理事項中以公共信用報告代替相關證明材料。在行政許可、資質等級評定、政府采購、政府投資工程招投標、財政資金補助、表彰獎勵等工作中,按照有關規定查詢使用信用報告。

  (四)積極開展信用評價。依托“信用廣東”平臺建立“信用+大數據”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市場主體開展全覆蓋、標準化、公益性的公共信用綜合評價,并將評價結果推送共享至相關政府部門參考使用。結合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和行業管理數據,對市場主體開展具有行業特點、符合行業監管需求的行業信用評價,為精準監管提供依據;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應在行業信用評價占一定權重。建立信用評價信息共享機制,依托省政務大數據中心推動信用評價結果信息在部門間共享。建立信用評價結果動態更新機制,鼓勵實時評價、實時更新。

  (五)實施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推動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和“互聯網+監管”“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深度融合。在充分掌握信用信息、綜合研判信用狀況的基礎上,以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行業信用評價結果等為依據,根據信用狀況對市場主體采取差異化的管理措施。對信用較好、風險較低的市場主體,可合理降低抽查檢查比例和頻次,減少對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對信用風險一般的市場主體,按常規比例和頻次抽查檢查;對違法失信、風險較高的市場主體,適當提高抽查檢查比例和頻次,依法依規實行嚴管。

  (六)開展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落實全國失信懲戒措施基礎清單,制定省守信激勵措施清單和失信懲戒措施補充清單,依法依規開展信用獎懲工作。對誠信市場主體提供容缺受理、優先辦理等便利服務和信用加分、同等條件下列為優先選擇對象等激勵措施。對失信市場主體依法依規采取約談、不適用便利服務、信用減分、限制享受政府優惠政策支持、限制申請財政性資金項目、限制參與表彰獎勵、實施市場或行業準入限制等懲戒措施。積極拓展“信用+”守信激勵新模式,大力推進“信易貸”“信易保”“信用+納稅”“信用+項目建設”“信用+創新創業”等創新應用。

  (七)深化失信問題專項治理。建立失信問題專項治理長效機制,針對失信問題集中、高發的領域以及屢禁不止、屢罰不改的惡意失信行為組織開展專項治理,督促失信市場主體糾正失信行為、履行相關義務、消除不良影響。探索在信用大數據分析、信用風險預警、失信案例核查、失信行為跟蹤監測等方面與具備較強公信力的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開展合作。鼓勵行業協會商會組織企業開展信用承諾、信用培訓、誠信倡議等,引導本行業增強誠信經營意識。

  (八)引導失信主體開展信用修復。積極引導失信市場主體通過信用整改、專題培訓、信用承諾、提交信用報告等方式開展信用修復,并按程序及時終止實施失信懲戒措施。進一步建立多部門協同聯動修復機制,由“信用廣東”平臺完成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后,將修復結果推送共享至各行業監管部門同步進行修復,實現市場主體信用修復“一次申請、一口受理、部門協同、一次辦成”。

  (九)強化市場主體權益保護。建立健全信用信息異議申訴和處理制度,對市場主體提出異議的信息,應在規定時限內核實并反饋結果,經核實有誤的信息及時予以更正或撤銷。建立行政處罰類失信信息公示提示機制,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時向行政相對人普及行政處罰信息對外公示、更新撤銷、異議申訴、信用修復等政策規定。加強信用信息安全保護,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查詢使用、安全管理和應急處置等制度,保障信用主體信用信息在歸集、公開、共享、查詢、應用全過程的安全,嚴格保護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

  三、實施安排

  (一)優化提升一批。

  已經實施信用監管的重點領域,要進一步完善信用信息歸集共享、信用評價、信用分級分類監管、信用獎懲、市場主體權益保護等制度措施,推動信用監管工作不斷優化提升。

  (二)推進實施一批。

  未實施信用監管的重點領域,要加快推進實施信用監管,建立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行業監管機制,切實提升行業監管能力和服務水平。

  推進重點領域信用建設工作安排見附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各有關單位要高度重視,把推進信用監管作為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高標準建立信用監管制度體系。省發展改革委要加強統籌協調,及時跟蹤和掌握信用監管工作推進情況,協調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督促推動工作落實,重要情況及時向省政府報告。

  (二)強化責任落實。省各有關單位要對照重點領域信用建設工作安排,制定細化落實方案,按照時間節點高質量完成各項任務要求。省發展改革委要牽頭制定公共信用信息目錄、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信用獎懲措施清單,為開展信用監管工作提供基礎支撐。

  (三)做好宣傳引導。要大力開展《廣東省社會信用條例》宣傳,面向市場主體做好信用監管政策解讀,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讓市場主體充分了解信用建設和信用監管措施,切實保障市場主體合法權益。要及時總結和宣傳報道信用建設的好經驗、好做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附件:推進重點領域信用建設工作安排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