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
會議第6750號代表建議答復的函
粵府函〔2020〕215號
陳曉峰代表:
您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提出的關于網上科技平臺和年輕人追中國夢的建議(第6750號)收悉,經會同國務院港澳辦認真研究辦理,現答復如下:
我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論述,認真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部署要求,積極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平臺,優化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就業環境,鼓勵和吸引港澳青年來粵創新創業就業。您提出充分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加深大灣區城市間人力資源交流合作的建議,對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我省將認真研究吸納。
一、我省為港澳青年在粵就業創業提供便利條件的情況
我省高度重視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作,把推動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就業作為推進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國務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具體舉措。通過健全政策體系,強化政策支持,創新宣傳方法,統籌推進港澳青年來粵創新創業。
(一)認真落實國務院取消港澳居民在內地就業許可制度要求。來粵就業港澳人員可與省內居民一樣直接辦理就業登記,各項相關業務中不再將辦理就業許可作為前置要求,切實消除港澳居民在粵就業創業的制度障礙。加強來粵港澳青年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將來粵求職、工作的港澳人員納入基本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對象范圍,支持港澳人員使用居民居住證等有效證件辦理業務,提供就業創業補貼申領、招聘信息、求職應聘等服務。包括港澳人員在內的勞動者登錄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門戶網站、廣東就業網、廣東人社APP、廣東人社微信服務號可便利辦理各項就業創業業務。
(二)加大創新創業扶持力度,打通創新創業關鍵環節,打破區域、戶籍限制,推進創新資源共建共享。推動港澳人員與本地戶籍勞動者同等享受各項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將港澳人員納入我省就業創業扶持對象范圍,明確符合相關條件的港澳居民,可同等享受各項就業創業政策扶持。港澳青年在廣東創業可與本地居民同等享受創業前免費創業培訓、創業咨詢指導等服務,創業初期申請創業帶動就業補貼、一次性創業資助、租金補貼等政策扶持。向往返粵港、粵澳公共交通開支超出規定水平的港澳創業青年定期提供交通費用補貼。對符合條件的個人最高提供30萬元、小微企業最高提供50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并給予貼息支持;被評為省級優秀創業項目的,還可享受5—20萬元資助。
二、加快粵港澳產學研合作,推進粵港澳創新創業平臺建設
(一)推進大灣區青年各階段教育,打好青年就業創業基礎。在大灣區中小學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設置廣東歷史、廣東地理、廣東藝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際理解等專題教育。同時,積極在省內有條件的中職學校、大學開設創新創業輔導課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目前,全省約80%高校成立了校級創新創業學院。
(二)積極推進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1+12+N”體系建設。重點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深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南沙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廣州科學城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佛山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基地、中山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合作平臺、中山翠亨新區“澳中青年”創新創業園、中國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中國(江門、增城)“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集聚區、東莞松山湖(生態園)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惠州仲愷港澳青年創業基地、肇慶新區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等13個平臺載體建設。截至2019年年底,13家重點建設載體已有11家投入運營,有效引進562個港澳項目入駐。
(三)支持港澳科技企業孵化載體建設。一是粵港澳科技企業孵化載體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粵港澳科技企業孵化載體共134家,共孵化了1046個港澳創業團隊和企業,其中在孵香港創業企業553個、創業團隊325個,澳門創業企業123個、創業團隊45個,并為2019位香港青年和293位澳門青年提供了孵化服務。二是粵港澳科技企業孵化載體區域集聚特征明顯。主要集聚在深圳、廣州、佛山、珠海4個地市,其中深圳集聚了全省51.7%的香港創業團隊、41.2%的香港創業企業和36.9%的香港創業青年,珠海集聚了全省28.9%的澳門創業團隊、87%的澳門創業企業和74.1%的澳門青年創業者。三是面向港澳創業者的孵化服務體系初步建立。我省面向港澳創業企業(團隊)開展孵化服務的運營團隊共1642人,其中港澳運營人員144人,占比8.8%;創業導師1845人,其中港澳創業導師204人,占比11.1%。累計對在孵港澳創業企業(團隊)培訓2.15萬人次,累計開展創新創業活動7317場次。
(四)協同推進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建設,支持粵港澳技術合作創新。設立粵港澳聯合實驗室,是充分發揮港澳國際化優勢和廣東改革開放先行先試優勢,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匯聚粵港澳創新資源、創新科研的合作模式。去年,省級財政安排5000萬元支持建設首批1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本批實驗室重點圍繞人工智能、新材料、先進制造、生物醫藥和環境科技等領域布局建設,共有7家港澳機構參與聯合實驗室建設,參與的港澳科研人員近100名。
(五)加快粵港澳三地產學研合作,支持港澳科技成果來粵轉化。我省率先改革省級創新券模式,以“服務電商”模式實現創新券直接抵扣,以“全國使用、廣東兌付”為主線。推動省內機構與港澳高校、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加快粵港澳三地產學研合作與科技成果轉化。依托華南技術轉移中心,與港澳重點科技創新機構開展密切合作。去年,與香港機電工程署就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相關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達成初步共識。在省級財政科研計劃項目中設立“港澳科技成果來粵轉化專題”,充分發揮港澳科研資源優勢與我省產業化優勢,支持港澳機構牽頭,聯合廣東省內創新主體開展技術研發、技術轉移和產業化合作,項目立項后經費直接撥付港、澳牽頭機構。2019年度共支持香港項目6項,帶動社會資本投入750萬元。
三、舉辦創業比賽和交流活動,激發三地青年的創新創業熱情
(一)舉辦廣東“眾創杯”創業創新大賽。從2016年開始,我省多個部門聯合舉辦廣東“眾創杯”創業創新大賽,累計吸引海內外參賽項目6.9萬個,參賽人數超50萬人次,舉辦配套創業活動1000余場,吸引200多萬人次參與,鮮明展現南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生動局面。從2019年起,大賽牢牢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一重大機遇,專設港澳賽區,吸引一批港澳項目報名參賽,賽事在港澳地區覆蓋和影響力穩步提升。制作播放《眾創英雄匯》電視節目,舉辦廣東“眾創杯”創業創新大賽成果展、珠三角自主創業項目推介會等活動,擴大優秀港澳項目知曉度,樹立一批大灣區創業典型。
(二)以“青年同心圓計劃”為統領,深入開展粵港澳大灣區香港青年實習計劃。為促進大灣區人才、經貿、科技及專業交往,聯合174家港澳青少年機構圍繞“親情、友情、商情”主題開展尋根問祖、主題夏令營、實習體驗、創業實踐等活動共計1552項,參與人次超過23.5萬。省港澳辦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人才發展委員會聯合舉辦“澳門青年灣區實習計劃”—創業體驗項目,組織以大學生為主體的澳門青年到廣州、珠海、中山3市的青年創業基地,在資訊科技、生物科技、網絡運營、信息咨詢、供應鏈管理等崗位上進行為期2周的創業體驗,推動他們實地了解創業過程、感受創業環境、探索發展機會。深圳市自2015年起共發動439家企業,為香港青年提供了約3140個實習崗位。其中,2019年共發動78家企業,提供了466個崗位,吸引了166名香港優秀青年來深實習,支持拓展香港青年的工作視野和發展空間。深圳市支持用人單位積極參與政府部門組織的各類港澳青年實習計劃,并設立實習補助,鼓勵港澳青年來深實習就業創業。
(三)開展尋訪“大灣區青年使者”活動。由團省委牽頭在大灣區尋找品德高尚、貢獻突出、有家國情懷、積極投身大灣區建設的青年典型代表,特別在創新創業、公益、教育等不同領域樹立青年榜樣,組織他們走進各大高校和青年聚集的場所,宣講青春奮斗故事為大灣區代言,輻射帶動各界青年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四、運用網絡科技平臺提供優質服務,促進港澳青年創業就業創新成才
(一)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網絡創新創業就業服務的技術支撐。自2018年起,組織實施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新一代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與網絡”“芯片、軟件與計算”“網絡信息安全”“虛擬現實”“區塊鏈與金融科技”等重大重點專項,匯聚國內高水平創新資源,圍繞網絡科技平臺服務,開展大數據分析、自然語言理解、數據隱私安全、系統與應用軟件、計算和信息基礎設施等領域技術攻關,為開發網絡科技平臺提供強力技術支撐。
(二)建設大灣區青年家園,創新港澳青年網上服務。以“青年同心圓”粵港澳臺青少年交流網站和“12355港澳臺青年服務熱線”為抓手,創新打造三位一體的港澳青年服務平臺,幫助解決港澳青年在大灣區學業、就業、創業、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定期為港澳青年梳理、推送、解讀各類創新創業優惠扶持政策。
(三)研究建設“學習強企”中小企業在線學習培訓平臺。培訓平臺將實現民營及中小企業人才培訓模式的創新,通過建設綜合性的在線學習培訓平臺,整合各類培訓資源,提供優質精品課程,降低企業培訓成本,惠及更多企業、更多人群,切實培育產業緊缺人才。平臺上線后,對企業及全社會各類人員(包括香港青年)開放,既能提升全社會各類人員素質,又能推動民營及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四)加強網上科技平臺政策指導,引導年輕人正確使用相關服務。嚴格按照國家《網絡安全法》《網絡信息內容生態管理規定》《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香港《個人隱私條例》《跨境資料轉移條例》、澳門《個人資料保護法》等三地法律法規開展業務,確保平臺設定資料內容安全。
(五)探索“金融賦能”,支持青年創業發展。設立粵港澳創新創業基金,鼓勵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粵港澳雙創服務專委會”加強孵化載體創新創業項目與資金對接,提高培育孵化器的核心服務能力,提升面向港澳創業者的孵化服務水平。依托“中國青創板”為港澳創業項目提供融資服務。“中國青創板”是國內首個專注匯聚青年創業資源和金融服務的平臺,由團中央和我省政府共同建設,專門對接服務創業競賽以及創新展會,目前已有上板項目3635個,實現融資對接4.08億元人民幣,并在廣東21個地級以上市建立了34個線下服務站點,為全國青年創新創業項目和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
下一步,我省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加強與港澳溝通交流,繼續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戰略需求,加快推動大灣區各類資源要素的高效便捷流動,不斷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搭建以服務港澳青年為主的全覆蓋式創新創業服務平臺,推動粵港澳創新創業的深入融合,輻射帶動各界青年積極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您對我省工作的關注和支持。
廣東省人民政府
2020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