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政務公開 > 文件庫 > 全部文件 > 粵府函
006939748/2020-01060
民政、扶貧、救災
廣東省人民政府
2020-09-08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0923號(統戰政協類009號)提案答復的函
粵府函〔2020〕222號
2020-10-30
時間 : 2020-10-30 10:40:40 來源 : 本網
【打印】 【字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

第三次會議第0923號(統戰政協類

009號)提案答復的函

粵府函〔2020〕222號


蔡冠深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高度重視民間團體作用的提案》收悉,經認真研究辦理,現答復如下:

  我省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不斷完善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助推社會組織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職責。您提出的相關意見建議,對促進粵港澳三地社會組織合作交流具有重要借鑒意義,我省將認真研究吸納。

  一、關于社會組織登記管理等方面的意見建議

  我省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社會組織發展實際需要,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社會組織發展建設。一是規范和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社會組織登記。國務院正在研究修訂《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條例》,民政部也將會同有關部門配套出臺直接登記的社會組織分類標準和具體辦法。二是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提供支持。積極支持深圳就取得永久居留資格的國際人才擔任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服務機構)負責人(含法定代表人)開展課題調研,形成登記審查、監督管理等具體辦法。支持深圳登記民辦社科研究機構(社會智庫),引導社會組織有序開展對外交流合作,推動更多的國際組織和機構落戶深圳,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三是為健全社會組織法人治理結構,完善以章程為核心的制度建設,我省現正按照規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征求意見,爭取盡快印發實施。

  下一步,我省將結合國家制定的社會組織相關法規,研究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社會組織建設的配套措施,積極研究探索行業服務管理職能適當交由社會組織承擔,為粵港澳大灣區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提供依據和指引。

  二、關于社會組織發揮作用等方面的意見建議

  我省注重加強社會組織規范發展和自身能力建設,引導社會組織在各自業務領域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各類社會組織在疫情防控、推動經濟穩步發展、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強對外往來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一是發揮專業優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東省醫學會392名專家奔赴湖北一線參加抗疫工作,多名專家參與援助歐洲、非洲、美洲等地抗疫。編制完成各類疫情防控行業規范性指引32份,指導和規范全省醫療機構臨床醫護人員診療行為。與澳門簽署《廣東省醫學會與澳門特別行政區醫學會醫療合作協議》,交流研討兩地醫療事故鑒定、案例分析、制度變化,組織專家赴澳參與疑難醫療事故鑒定及提供技術支持。2019年以來,共舉辦20場粵港澳大灣區學術會議、大灣區醫院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及醫院管理高峰論壇,參會人數近萬人。二是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在湖北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廣東省湖北商會組織會員愛心企業捐款捐物近2億元,把抗疫急需物資運送到抗疫一線。推薦優質會員企業為在鄂廣大醫務人員子女應屆畢業生、湖北農民工提供就業崗位。商會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積極推動湖北優質農產品進入粵港澳大灣區“9+2”都市圈。三是助力高校學術與文化交流。廣東省中山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設立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霍英東港澳研究基金,支持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設立香港大學生中國文化及經濟發展研習基金,促進香港大學生更深入地學習中國文化和廣東文化。四是在公共服務領域作用明顯。鼓勵社會力量積極興辦社會服務機構,彌補政府公共服務不足。據不完全統計,全省民辦養老機構431家,養老床位數92974張;民辦社工服務機構1235家,社工專業崗位數量48908個,覆蓋兒童青少年、老年人服務、社區服務、社會救助、糾紛調解、禁毒戒毒等領域;全省各類民辦學校23137家,其中幼兒園15921家,各等級教育學(院)校3540家,其他培訓機構3676家,有效解決城鎮化進程中的教育保障問題。

  三、關于發揮社會組織弘揚粵港澳區域文化作用等方面的意見建議

  粵港澳三地的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機制均已建立并趨于成熟。自2002年建立粵港澳文化合作機制,粵港澳雙向文化交流批次人次常年居于全國領先地位,演藝行業、圖書咨詢、文博、非遺、文化創意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成果豐碩。通過粵港澳旅游推廣機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旅游聯合會等平臺開展多方面、多層次的交流合作。省旅游規劃與營銷協會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旅游形象宣傳推廣和精品線路打造,參與策劃設計的“粵港澳大灣區10條精品線路”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旅游聯合會會議上正式發布。省博物館事業發展基金會長期資助省博物館協會舉辦學術培訓及工藝講座等項目,多次邀請港澳專家學者來粵作專題報告,創新網絡直播講座模式,為跨區、跨境學習創造便利條件。省新州六祖惠能文化研究會以六祖故里的“惠能紀念堂”作為平臺和窗口,接待來自港澳、東南亞及世界各地的參訪者,積極推動民間文化交流。2017年世界花卉協會第三十四屆世界年會首次在廣州舉辦,廣東花卉文化學會圓滿完成各項主辦工作,并聯合香港、澳門的花卉協會和花藝培訓學校,每年定期組織形式多樣的花藝文化交流活動,連續三年打造“廣州國際花卉藝術展”。

  下一步,我們將結合《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文化藝術和旅游領域活動管理辦法》的頒布情況,制定貫徹落實措施,進一步明確有關政策、業務流程和協同方式,為民間社會組織對外文化和旅游交流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障。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有關部門加強聯系,共同推動三地文化和旅游市場繁榮發展。

  四、關于發揮粵港澳三地商會作用等方面的意見建議

  我省積極推動粵港澳三地商會溝通交流,密切聯系港澳對口機構和商會協會,與港澳主要商會建立定期的信息互換機制。2019年舉辦主題為“弘揚新時代粵商精神 共享大灣區發展榮光”的粵商大會,引導廣大粵商充分認識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對推動“一國兩制”事業和我國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重要意義,更好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一是推動海外交流合作平臺建設。2013年以來,我省先后在歐美發達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設立了25個經貿代表處,在廣東企業“走出去”較為集中的地區推動成立了25家海外粵商會,基本形成了全球經貿網絡布局。駐香港經貿代表處自2014年設立以來,積極與香港民間商貿機構開展聯絡協調和溝通,促進粵港民間交流,努力發揮橋梁、協調作用。每年組織內地工商企業代表參加“香港亞洲金融論壇”“香港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等大型經貿交流活動,為粵港澳三地企業經貿交流合作發展提供廣闊的服務平臺與渠道。二是推動建立合作協調機制。2004年以來,我省與港澳主要工商社團聯合創建的粵港澳主要商會高層圓桌會議,已成為三地商會密切聯系和促進粵港澳深度合作的重要渠道和有力載體。目前,三地相關工商團體正在積極協商醞釀,聯合推動完善“粵港澳大灣區工商合作聯席會議”機制,努力探索深化粵港澳工商合作在更高、更廣、更深層面的聯系協調機制建設。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法律人才交流,探索建立粵港澳大灣區聯合調解機制,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商事調解服務的對接與融合發展,與內地—香港和解中心、香港和解中心、澳門調解協會、澳門調解中心、律師事務所等機構進一步加強業務合作。進一步加強粵港澳三地知識產權合作,更好地為粵港澳三地企業提供商標和專利國內外注冊、品牌建設、知識產權保護等服務。加強粵港澳三地認證業務互聯互通,幫助港澳企業出具各項外貿單證,包括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自由銷售證明等,助力內地與港澳企業外貿發展。三是加強東南亞地區華人華僑聯系。依托我省在東南亞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代表處、海外粵商會、友好商協會等平臺渠道,邀請粵港澳商會協會和民間組織一同參與對東南亞等地區的經貿文化交流合作,加強與東南亞等地區華人華僑親緣、地緣、經貿緣、文化緣的聯系。

  下一步,我們將發揮駐香港經貿代表處的“窗口、橋梁、平臺、服務”功能,加強與港澳主要民間商會協會的工作交流,推動粵港澳三地在產業、科技、貿易、文化等多個領域的交流合作。全面了解掌握三地民營企業參與大灣區建設的困難與需求,推進大灣區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實和健全完善,合力營造國際一流灣區營商環境,更好地引導服務三地民營企業積極有序參與大灣區建設。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您對我省工作的關注和支持。歡迎登錄省政府門戶網站(yanshiren.com),了解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方面的重要信息。


廣東省人民政府

2020年9月8日

圖解

部門解讀

媒體解讀

視頻解讀

新聞發布會

訪談解讀

其他

政策咨詢問答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