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交通大發展、汽車大增長的態勢持續深入推進。截至2019年3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3億輛,其中汽車達2.46億輛,駕駛人達4.1億,機動車、駕駛人總量及增量均居世界第一。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以及人民群眾對交管工作的新期待,公安部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問題導向、民意為先、自我革命,先后推出車檢、駕考、號牌管理、事故處理以及互聯網服務等系列交管改革,推行一大批便民惠民舉措,取得明顯成效。2018年,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關于推進“放管服”改革統一部署,公安部推出了20項交管“放管服”改革舉措。目前,各項措施扎實推進、精準落地,已減免身份證復印件等申請材料3.1億份,1.9萬家社會機構代辦公安交管業務,400多萬名群眾異地檢車、考證,網上注冊用戶超過2.2億,累計惠及6億多人次,減少群眾辦事成本300多億元,受到普遍歡迎。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講話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推進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準的公共服務。國務院對深化“放管服”改革多次強調部署,要求進一步簡政放權,優化營商環境,助推高質量發展。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趙克志同志明確要求,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著力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拓展便民利民渠道,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推進“放管服”改革部署,公安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認真總結改革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當前交管服務癥結問題,傾聽社會各界意見建議,提煉基層探索創新經驗,推出10項改革新措施,進一步深化交管“放管服”改革,升級交管服務水平,最大限度減少群眾往返、減輕群眾負擔,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助推高質量發展。
新措施重點突出了兩大方面改革,包括5類業務“異地通辦”、5項服務“便捷快辦”:
一方面,推行駕駛考試、車輛登記檢驗5類業務“異地通辦”。更好適應人員大流動、交通大發展的新形勢,進一步打破時空、地域和證件種類等限制,放寬駕駛證異地申領、車輛異地登記檢驗條件,減輕群眾多地往返辦事負擔,服務經濟要素高效流動,方便群眾異地學習生活、辦事創業。一是小車駕駛證“全國通考”。申請人可以持本人身份證在全國任一地直接申領小型汽車駕駛證,不再需要提交居住登記憑證,實現全國“一證通考”。二是分科目考試異地可辦。申請人報考小型汽車駕駛證已通過部分科目考試后,因工作、學習、生活等原因居住地變更到外地的,可以申請變更考試地,繼續參加剩余科目考試,減輕往返考試負擔。三是大車駕駛證省內異地申領。對省(區)內異地申領大中型客貨車駕駛證的,申請人可憑居民身份證直接申領,無需再提交居住登記憑證。四是車輛轉籍異地可辦。將車輛轉籍信息網上轉遞試點城市由15個擴大到120個,車輛在試點城市間轉籍的,可以直接到車輛遷入地申請,不再需要到遷出地車管所提取檔案、查驗車輛,減少群眾兩地間往返。五是摩托車檢驗“全國通檢”。在已推行汽車全國通檢的基礎上,進一步放開摩托車跨?。▍^)異地檢驗。同時,對注冊登記6年以內的摩托車,免予到檢驗機構檢驗,切實減輕群眾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車主檢車負擔,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另一方面,推行車輛抵押登記、臨牌發放等5項服務“便捷快辦”。持續推進“減證便民”行動,推進“互聯網+交管服務”,簡化辦事手續資料,提高窗口服務效率,優化車輛登記、選號等服務舉措,更好契合企業和群眾需求,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一是抵押登記推行“兩個簡化”。簡材料,對商業銀行、汽車金融公司作為抵押權人的,不需要再提交營業執照原件,改為提交加蓋公章的復印件,抵押合同可以使用電子印章,并積極推進抵押信息聯網核查。簡環節,推行銀行等金融機構代辦機動車抵押登記,提供貸款、抵押、辦登記一站式服務,免去群眾往返車管所和金融機構的奔波。二是使用原車號牌新增“兩個便捷”。號牌號碼可互換,同一車主名下同號牌種類的非營運車輛,可以申請互換一次號牌號碼,滿足群眾和單位需求。保留原號延時限,原機動車注銷、遷出或者轉移后,保留原號的時限由一年調整為兩年。三是臨牌核發推行“4S店代辦”。全面推行汽車4S店代發臨時行駛車號牌,方便群眾現場購車、現領臨牌,既方便群眾購車登記后上路行駛,又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實現企業獲益、群眾滿意。四是車購稅信息實行“聯網核查”。全面推行與稅務部門信息聯網,實現車購稅信息網上傳遞、網上核查,群眾辦理機動車登記無需提交紙質完稅證明,減手續、提效率、降負擔。五是交管語音服務熱線加快推廣。逐步推廣全國統一交管服務電話號碼“12123”,為群眾提供交管業務咨詢、信息查詢、業務受理等服務,搭建集網頁、短信、手機APP、語音“四位一體”的交管信息化服務體系。
以上10項改革新措施將自今年6月1日起推行。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細化工作部署,完善配套制度,升級信息系統,并加強對改革落實情況的督導檢查,深入開展評估問效,確保10項便民利民措施取得實效。同時,堅持放管并重、放管結合,健全監督制度機制,加強智慧監管建設,加強網上網下巡查,加強異常業務預警研判,確保放而不亂,保證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