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生豬家禽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粵府辦〔2019〕25號)。《意見》包括7個部分,對加快推進全省生豬家禽產業轉型升級作出全面部署。
一、制定背景
廣東是生豬、家禽生產和消費大省。當前我省生豬、家禽產業發展在外部環境上面臨疫情高風險、環保高要求、需求高壓力等難題,在內部結構上存在規模化程度不高、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不高、屠宰加工流通方式落后等短板,生豬、家禽產業持續穩定發展和畜產品有效供給面臨嚴峻挑戰。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國辦發〔2019〕44號)等工作部署,破解我省生豬、家禽產業發展難題與困境,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生豬家禽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促進我省生豬、家禽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二、制定依據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國辦發〔2019〕44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9〕31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2019年改革工作安排》(粵改委發〔2019〕2號)
三、《意見》主要內容
《意見》包括7個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明確了生豬、家禽產業轉型升級目標任務,包括到2025年的總目標和“四個轉型”具體目標。第二至七部分圍繞目標任務提出了具體措施。
(一)目標任務
到2025年,全省豬肉、禽肉產量分別保持在245萬噸以上、140萬噸以上,禽蛋產量達到40萬噸以上,生豬出欄量保持在3300萬頭以上、自給率保持在70%以上,家禽出欄量達到10億羽以上,構建種業、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配套發展的現代化生豬、家禽產業體系,實現“四個轉型”:
一是小散養殖向標準化規模養殖轉型。建設30個10萬頭以上生豬養殖場(基地),300個萬頭以上生豬養殖場(基地),1000個畜禽標準化養殖場(小區),規模養殖比例達到80%以上。
二是粗放養殖向綠色科學養殖轉型。建設100個現代化美麗牧場,規模養殖場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基本全覆蓋。
三是小型屠宰廠(場)向現代化屠宰企業轉型。建設200個標準化屠宰企業,全省屠宰廠(場)數量壓減50%以上,規模企業屠宰量占比達90%以上。
四是調畜禽向調肉品轉型。逐步推進實施禁止活豬(種豬和仔豬除外)跨大區域調運,建設30個養殖、屠宰、加工、配送全產業鏈示范企業,全省冷鮮冷凍肉品供應占比達到30%以上。
(二)具體措施
1.圍繞解決發展空間,第二部分“科學規劃養殖用地,保障產業發展空間”提出了保障畜禽養殖用地、簡化養殖設施農用地備案手續、規范禁養區管理等措施。
2.圍繞補齊發展短板,第三部分“提升產業綜合素質,促進綠色發展”提出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措施;第四部分“提高產業科技含量,增強核心競爭力”提出加快科技創新推廣、實施畜禽種業振興行動等措施;第五部分“加大改革和監管力度,確保屠宰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提出優化屠宰行業結構布局、加強對屠宰企業監管、加強肉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等措施。
3.圍繞促進規范發展,第六部分“加強監督指導,促進產業規范發展”提出規范養殖場審批備案手續、落實養殖場防疫措施、全面禁止直接使用餐廚廢棄物喂豬、嚴格實施畜禽調運監管、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等措施。
4.圍繞強化支持保障,第七部分“落實工作責任,強化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持保障”提出了嚴格責任制考核、加強財政和金融支持、建立生豬養殖生態補償機制、穩定基層機構隊伍等措施。
四、《意見》的主要創新舉措
一是提出“四個轉型”目標任務,明確了我省生豬、家禽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路徑及目標任務。
二是明確支持保障生豬、家禽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將近期國家及省出臺的穩產保供、動物疫病防控、用地、環保等政策措施予以進一步細化落實,樹立保供給與保生態并重的理念,鼓勵發展環保高效畜禽養殖方式,糾正前期部分地方“以禁代治”“一禁了之”的偏差。
三是嚴格責任制考核。將生豬、家禽產業轉型升級納入省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將最低生豬出欄量納入“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要求各地級以上市生豬出欄量不得低于《廣東省生豬生產發展總體規劃和區域布局(2018-2020年)》規定的目標任務,2021年起不得低于2020年的目標任務。
四是建立生豬養殖生態補償機制。為解決屬地政府發展畜禽養殖積極性不高的問題,提出建立生豬銷區補償產區的長效機制,鼓勵生豬調入市根據調入量按一定標準向生豬調出市支付補償資金,平衡產銷區利益,提高產區積極性,構建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