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策解讀 > 文件解讀 > 部門解讀

省科技廳:《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監督規定》政策解讀

時間 : 2020-03-27 12:33:21 來源 :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
【打印】 【字體:

  為提高科技計劃項目組織實施質量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完善和規范科技計劃項目監督管理機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廣東省自主創新促進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經充分研究論證,省政府制定并頒布了《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監督規定》(以下簡稱《規定》)。

  一、制定背景

  (一)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對科技監督工作的新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對科技監督評估工作寄予了更高的期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到哪里,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里”“構建完善的現代科技創新治理體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中央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決定提出了 “改進科技評價體系”“形成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等要求。2018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接連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等重要文件,要求建立以信任為前提、以評價為導向、以誠信為底線、以作風學風為保障的科技監督體系。2019年12月,中央改革辦督察組對我省“三評”改革開展專項督查,既充分肯定又提出深化要求.為此,我省修訂了《廣東省自主創新促進條例》,從立法層面對做好科技監督、科研誠信、評估評價、科技倫理提出總體要求。制定《規定》是落實上述精神和要求的具體行動。

  (二)加快推進建立科技計劃項目監督體系的現實需要。2018年以來,我省優化科技計劃業務管理體系,改革完善立項機制,設立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和基礎研究重大項目等,但管理和監督仍存在制度滯后、履責不到位、人員能力水平參差不齊、方式和程序缺乏統一規范等問題。加快推進科技計劃項目監督體系建設,有利于營造求真務實的科研環境和誠實守信的作風學風,將為提高科技計劃項目執行績效和開展有力監督提供法規保障。這也是完善廉政風險防控體系,加強廉政建設的重要內容。

  (三)保障科技領域重點改革有序推進的迫切需求。近年來,國家和我省持續推進科技領域“放管服”和預算改革,一方面要求減少項目實施的各項評估、評審、檢查等活動,另一方面也要求落實預算支出進度、績效、安全性和規范性監督,以及項目實施、驗收等管理責任,明確各主體的監管職責,加強對監督者自身行為的約束。

  二、制定依據

  (一)主要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

  2.《廣東省自主創新促進條例》。

  (二)參考依據

  1.《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中辦發〔2018〕23號);

  2.《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中辦發〔2018〕37號);

  3.《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監督工作暫行規定》(國科發政〔2015〕471號);

  4.《科技評估工作規定(試行)》(國科發政〔2016〕382號);

  5.《廣東省財政廳 廣東省審計廳關于省級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的管理監督辦法》(粵財規〔2019〕5號)。

  三、主要內容

  《規定》共8章、42條,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一)明確監督工作的總體要求。第二條明確了適用范圍,特別強調了監督主體的范圍。第三條和第四條明確了監督原則和要求。第五條至第七條明確了監督工作的經費、人員和技術保障,特別規定了監督部門可以委托項目管理專業機構開展相關工作。第八條至第十一條明確了牽頭部門、項目主管部門、項目管理專業機構的各自職責,并要求與紀檢監察、審計等部門協調配合,加強監督工作內外銜接,形成監督合力。

  (二)規范監督方式。第十二條明確了日常監督、專項檢查、專項審計、績效評估評價作為主要監督方式。第十三條規定了牽頭部門通過立章建制、規范委托、完善專家管理、引入特邀監督員等方式實現統籌監管。第十四條規定了項目主管部門需加強監督工作的制度建設,并對所屬或者所轄的項目承擔單位進行督導。第十五條、第十六條要求項目管理專業機構和項目承擔單位加強內控和管理,實現自我監督。第十七條至第十九條要求落實信息化監督、問題報告、信息公開等制度。

  (三)細化明確監督程序。第二十條要求加強科技計劃項目監督檢查工作統籌,制定統一的年度監督檢查計劃。第二十一條規定了采用隨機抽取和重點選取相結合的方式選擇監督對象,合理確定現場監督比例。第二十二條規定了項目現場監督原則上不得超過1次,并應當在項目立項滿1年后進行,但對違反合同、任務書或者協議約定義務的可以加大現場監督頻次。另外,規定自由探索類基礎研究和實施周期三年以下的科技計劃項目以承擔單位自我管理為主,一般不開展過程檢查。第二十三條明確了已通過廣東省科技業務系統填報的材料和信息,或者已經按照規定要求提供過的材料,不得要求重復報送,切實減輕科研人員的負擔。第二十四條明確了監督中發現的重要問題和線索的核查要求。第二十五條規定了建立公眾參與監督機制,受理投訴舉報,并按有關規定登記、分類處理。

  (四)強化監督結果的運用。第二十六條明確了監督部門下達監督結果、整改建議的規范,并要求相關單位和個人按規定落實整改。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規定了監督部門應當加強監督結果的共享與應用。第二十九條建立了寬容失敗的機制,明確符合特定條件的項目可以免責處理,促進科研人員的探索創新。第三十條要求將科技計劃項目監督工作情況、結果等信息按規定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五)完善并加強誠信制度建設。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明確了誠信建設制度化,將有關單位和個人的嚴重失信行為記入其科研誠信檔案,并建立健全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第三十三條規定了在項目申報時對單位和個人開展誠信審核,并明確可以定期或者終身限制嚴重失信人申報科技計劃項目。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要求項目管理專業機構、項目承擔單位加強自律管理,通過重點環節監管、完善規章制度等方式加強誠信建設。第三十六條規定了項目承擔人員要恪守科學道德準則和誠信要求,自覺接受有關方面的監督,項目負責人更要加強對項目相關人員的監督管理。第三十七條規定了科技咨詢專家要嚴格遵守誠信要求和職業道德并自覺接受監督。

  四、主要特點

  (一)全面統籌,建立分工協同的科技計劃項目監督體系。一是遵循“權責對等、分級監管、全程監督”的原則,對科技計劃項目組織實施全過程的監督進行全面統籌,明確了各層級監督主體的監管職責,構建統籌協調、職責清晰、覆蓋全面、規范有序的科技計劃項目“大監管”體系。二是明確實行監督信息歸檔管理,以信息化手段統籌監督計劃實施、智能化監督、信息共享和結果互認,打造監督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二)全面規范,建立統一有序的科技計劃項目監督工作流程。《規定》對監督方式、監督程序都做了詳細的規定,為監督主體開展科技計劃項目監督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據和統一標準。此外,通過誠信審核、報告制度、信息公開制度、重要問題核查、公眾監督等方式進一步規范科技監管重要節點,保障科技計劃項目的有序推進。

  (三)全面松綁,落實科研領域“放管服”要求。《規定》以信任為基礎,明確項目現場監督原則上不得超過1次、項目檢查材料“只報一次”,建立健全結果共享、線索移送通報、整改互認等協調機制。從源頭上避免重復檢查,切實減輕科研人員的負擔。堅持包容審慎監督和精簡檢查,寓監督于服務中,積極引導項目管理專業機構、項目承擔單位做好誠信管理,科研人員、科技咨詢專家做到誠信自律。

  (四)全面引導,推動科技界作風學風的好轉。《規定》以績效為導向,遵循科研規律,開展科學評價與管理,建立寬容失敗的機制,激發科研人員勇于探索創新的精神;以誠信為底線,建立健全誠信管理制度,對存在違反相關管理規定或者嚴重失信行為的項目承擔單位和個人、項目管理專業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科技咨詢專家、監督部門及其人員進行責任追究和失信聯合懲戒;加強結果應用與結果公開,通過精準、高效的監督推動科技界作風學風好轉,營造求真務實、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環境。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