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0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農業農村部 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推進廣東鄉村振興戰略實施2020年度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現就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工作要點》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為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 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推進廣東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合作框架協議(2019-2022年)》,共同推動廣東成為全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排頭兵、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地、農業全面對外開放的示范區、農村綜合改革的實驗區,在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走在前列,發揮鄉村振興示范引領作用,經農業農村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商定,制定《工作要點》,并由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
二、《工作要點》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工作要點》共十部分。
第一部分為高質量全面完成省內脫貧攻堅任務,提出了今年要完成的省內脫貧任務和東西部扶貧工作內容,明確了現行標準下我省相對貧困人口2020年全部實現穩定脫貧、相對貧困村全部出列的目標任務,研究制定“十四五”時期廣東省扶貧減貧治理工作總體方案。
第二部分為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提出了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業綠色發展等工作內容,2020年底前我省所有自然村完成基礎整治任務,村莊保潔覆蓋面達到100%,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比例達到35%以上、資源化利用比例達到20%以上。持續推進廁所革命,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無害化衛生戶廁改建任務。
第三部分為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要加強交通運輸、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等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內容,全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攻堅工作,建設物流配送中心、專業批發市場、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稻谷烘干機械化等設施和一批直接服務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田頭市場,加快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提升為農信息服務能力。
第四部分為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出了抓好糧食生產、恢復生豬產能和提供優質水產品等工作內容,深入實施“南粵糧安工程”,支持實施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推動生豬產業轉型升級,到2020年底,全省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2017年水平。建設一批海洋牧場,發展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和深遠海大型智能漁場養殖,提升水產品產能。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控,嚴格落實用藥制度,著力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第五部分為打造嶺南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提出了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品牌強農等工作內容,著力構建“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打造菠蘿、荔枝、茶葉、柚子、生豬、深海網箱養殖和農產品冷鏈物流等優勢產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和一批特色產業現代農業產業園。扶持1000個村發展農業特色產業,認定50個特色農業專業鎮。實施“粵字號”農業知名品牌創建行動,力爭2020年“粵字號”品牌農產品達到2000個。
第六部分為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提出了實施廣東省鄉村振興科技計劃和數字農業創新行動等工作內容,推進廣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國家荔枝種質資源圃和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建設,探索“農村科技特派員+電商”模式,啟動建設5G智慧農業產業園,推進“5G+智慧農業”體系建設,建設精細農業。
第七部分為加強鄉村治理,提出了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建立鄉村治理體系等工作內容,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2020年底前所有行政村全面完成村規民約的修訂完善工作。
第八部分為強化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政策保障,提出了從財政投入、金融服務、用地保障等方面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工作內容,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加大對鄉村振興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落實農業補貼政策和支持“三農”減稅降費政策,推動農業保險提質擴面。加強用地保障,省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應安排不少于5%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振興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需求,涉農市縣各級安排不少于10%的用地指標保障鄉村振興新增建設用地需求。
第九部分為深化重點改革,提出了土地股份合作制、土地承包、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城鄉融合發展等農業農村改革工作內容,在全省未實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地區,每個縣(市、區)選取1-2個鄉鎮進行土地股份合作制試點。按國家部署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2020年基本完成土地等農村資源性資產確權登記頒證。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東廣清接合片區建設和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點。支持梅州、惠州、江門、清遠市以及佛山市三水區開展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支持佛山市南海區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
第十部分為編制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提出了開展對“十三五”規劃期間農業現代化水平評估和編制廣東省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等工作內容,研究提出“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的基本思路、總體目標、重點任務、重大政策,謀劃論證一批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遴選一批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試點縣,探索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路徑模式,推進鄉村振興引領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