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30日,《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粵府〔2021〕53號,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現就《規劃》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規劃》出臺的背景和意義是什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十四五”時期,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也是產業進入全面工業化的攻堅期、深度工業化的攻關期。廣東是我國制造業發展的排頭兵,中國制造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廣東責任重大。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堅持制造業立省不動搖,加快建設制造強省。本《規劃》納入廣東省“十四五”重點專項規劃,是制造業領域唯一的一個“十四五”省重點專項規劃。廣東省從2019年12月開始,組織省有關單位開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系列調查、研究、論證,出臺本《規劃》,作為“十四五”時期推動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引性文件。
二、《規劃》的總體思路是什么?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既帶來一系列新機遇,也帶來一系列新挑戰,《規劃》強調進一步轉變制造業發展思路,圍繞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統籌發展與安全,準確把握“十四五”時期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趨勢和方向。《規劃》緊緊抓住“一個主題”,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強調堅持制造業立省不動搖;強調“兩個立足”,立足于全面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的重點工作要求,立足于著力解決制約廣東制造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問題”;突出“三新要求”,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出“十四五”時期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定位、目標、發展重點方向和重大工程。
三、《規劃》提出廣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發展定位和目標是什么?
《規劃》強調對標國際國內先進,鍛長板,補短板,提出四個發展定位和六大發展目標。
(一)發展定位
《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廣東努力打造世界先進水平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全球重要的制造業創新聚集地、制造業高水平開放合作先行地、國際一流的制造業發展環境高地等四個發展定位。
(二)發展目標
《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省制造強省建設邁上重要臺階,制造業整體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業結構更加優化,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部分領域取得戰略性領先優勢,培育形成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成為全球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典范。展望2035年,制造強省地位更加鞏固,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率先建成現代產業體系,制造業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領先水平,成為全球制造業核心區和主陣地。具體包括六個方面:
一是規模實力邁上新臺階。制造業規模增長潛力充分發揮,實力保持國內第一,形成根植性和競爭力強的制造企業群,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戰略性產業集群。到2025年,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0%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3%。
二是創新驅動獲得新突破。集聚全球創新要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培育若干國家級和省級創新載體。制造業研發投入規模和強度不斷提升,產業基礎能力不斷增強,制造業創新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到202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2.3%,規模以上制造業有效發明專利數23萬件。
三是質量效率發展取得新提升。制造業產品質量水平和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加快實現“廣東產品”向“廣東品牌”轉變,廣東制造總體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到2025年,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超過94%,累計獲得中國質量獎或提名獎企業數量達到20家次,規模以上制造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30萬元/人。
四是“兩化”融合發展形成新優勢。全省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取得新突破,重點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和工業互聯網應用水平國內領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實施數字化轉型基本覆蓋,建成全國智能制造發展示范引領區和工業互聯網示范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制造產業集聚區。到2025年,應用工業互聯網實施數字化轉型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5萬家。
五是綠色可持續發展邁入新階段。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部署要求,推動全省制造業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穩步提高,碳排放強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進一步下降。圍繞重點產業繼續打造一批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產品、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生產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逐步構建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制造體系。“十四五”時期,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增加值能耗逐年下降,繼續保持全國前列。
六是開放合作取得新成效。全省制造業“引進來”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競爭力不斷提高,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到2025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占全省外貿出口額的比重在35%以上,制造業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額占全省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額的比重在20%以上,制造業對外投資額占全省對外投資額的比重在10%以上。
四、“十四五”時期廣東省重點發展哪些產業領域?
“十四五”時期,立足我省制造業發展基礎及未來發展趨勢,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繼續做強做優戰略性支柱產業,高起點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謀劃發展未來產業,引導社會資源集聚,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促進產業由集聚化發展向集群化發展躍升,推動產業供給體系更好適應社會需求結構變化,推動我省產業鏈價值鏈邁向全球中高端,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一是鞏固提升戰略性支柱產業。戰略性支柱產業是廣東制造穩定器,具體包括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汽車、先進材料、現代輕工紡織、軟件與信息服務、超高清視頻顯示、生物醫藥與健康、現代農業與食品。
二是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廣東制造推進器,具體包括半導體及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智能機器人、區塊鏈與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與增材制造、數字創意、安全應急與環保、精密儀器設備。
三是謀劃發展未來產業。未來產業是會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要支撐和巨大帶動作用的先導性產業。聚焦發展前沿領域,立足全省技術和產業發展基礎優勢,積極謀劃培育衛星互聯網、光通信與太赫茲、干細胞、超材料、天然氣水合物、可控核聚變-人造太陽等若干未來產業領域。
五、推動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重大工程有哪些?
按照2019年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規劃》以體系化、項目化、工程化思路將“六大工程”落實落細。
一是實施強核工程。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構建制造業協同創新體系,集聚全球產業創新資源,并提出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專項行動”。二是實施立柱工程。做大做強制造業企業群,培育戰略性產業集群,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并提出開展“制造業企業群培育專項行動”。三是實施強鏈工程。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推動制造業綠色高質量發展,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大制造業重大項目招商引資和建設力度,并提出開展“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專項行動”。四是實施優化布局工程。統籌謀劃產業布局和產業協作機制,打造珠三角高端制造業核心區、東西兩翼沿海制造業拓展帶、北部綠色制造發展區,并提出開展“產業園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五是實施品質工程。升級廣東制造標準體系,打造高品質廣東制造產品,擦亮廣東制造金字招牌,推進質量基礎能力建設,并提出開展“質量品牌建設專項行動”。六是實施培土工程。優化制造業發展營商環境,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人才土地金融保障和供給,并提出開展“制造業人才培育專項行動”。
六、《規劃》如何謀劃“十四五”時期廣東省重點產業空間布局
立足全省各區域重點產業發展基礎,充分銜接全省二十個戰略性產業集群發展意見及行動計劃,《規劃》繪制了“十四五”廣東省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全省“一核一帶一區”的總體空間布局圖,為更加清晰、直觀表述和展現各產業空間布局,首次以“三星、二星、一星”分別代表“核心城市、重點城市、一般城市”的方式標注每個產業在全省21個地市的布局,為區域優勢資源要素集聚和產業重點發展方向謀劃提供科學引導和政府決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