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論述,加快推進廣東高等教育內涵發展,進一步提升高校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制定了《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2021—2025年)》(粵府辦〔2021〕24號)。
一、出臺背景
2018年以來,全省啟動實施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下稱“沖補強”計劃),按照分層分類特色發展的原則,推動有關高校不斷深化辦學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提升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取得了積極成效。為進一步加快提升我省高等教育整體實力和水平,解決我省高等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我省高等教育發展取得新成效,啟動謀劃新一輪“沖補強”計劃。
二、《實施方案》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包括六部分內容:
(一)指導思想。對本方案的指導思想進行說明。
(二)建設目標。明確到2025年,全省高等教育分層分類特色發展的格局進一步完善,內涵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培育一批大平臺、大項目、大成果,全省高校的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持續提高,更多高校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培養更多一流專業人才,高等教育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顯著提升。具體對“沖補強”計劃三項子計劃即: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粵東西北高校振興計劃、特色高校提升計劃“十四五”建設目標進一步分類闡述。
(三)重點任務。提出將優化學科專業布局、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教師隊伍素質能力、提升高校科研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國際及粵港澳交流合作、增強匯聚社會資源能力等八大內容作為“沖補強”計劃重點任務,加快推動我省高等教育內涵發展。
(四)組織實施。從動態調整建設范圍、制定建設方案兩方面來提出新一輪“沖補強”計劃實施路徑。
(五)績效評價。提出以學科為基礎,采取過程與目標管理相結合、專項評價與綜合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引進第三方評價,開展年度自評、期中評價、期滿考核,根據績效評價結果,對高校資金安排及“沖補強”建設范圍進行動態調整。
(六)保障措施。從加強組織管理、落實支持措施、強化資金保障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三、政策創新之處
在建設思路上: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標準,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服務國家以及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進一步聚焦我省高等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引導高校科學定位、特色發展、爭創一流,實現我省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在建設范圍上:根據首輪“沖補強”計劃考核評價結果,對建設學校和學科進行了動態調整,營造“有進有出”的良性競爭氛圍。
在建設周期上:緊密對接國家和省“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建設周期由三年調整為五年,并增加省工業信息化廳作為管理部門,有效推進產教融合。
在管理服務上:進一步完善管理方式,深化“放管服”改革,引進權威第三方機構,建立多元評價機制;創新資金籌措方式,引導學校積極籌措匯聚社會資源,以及進一步調動有關地市積極性支持市屬高校,將省財政資金相對集中支持省屬高校。傾斜加大對粵東粵西粵北地區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快補齊我省高等教育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