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于2021年12月4日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并于12月25日以省政府名義印發。現將主要內容解讀如下:
一、《規劃》編制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知識產權規劃工作。2020年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并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事關知識產權事業改革發展的一系列方向性、原則性、根本性問題,為我們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總書記要求“要抓緊制定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研究制定‘十四五’時期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明確目標、任務、舉措和實施藍圖。要堅持以我為主、人民利益至上、公正合理保護,既嚴格保護知識產權,又防范個人和企業權利過度擴張,確保公共利益和激勵創新兼得。要加強關鍵領域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和儲備,部署一批重大改革舉措、重要政策、重點工程。”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對未來15年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作出頂層設計,描繪了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宏偉藍圖,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對未來五年知識產權工作進行全面部署。
“十三五”時期,廣東知識產權事業實現了大發展、大跨越、大提升,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和保護指數均連續9年位列全國首位,連續兩年在中央對地方開展的知識產權保護檢查考核中獲得“優秀”等級,為“十四五”時期廣東深化知識產權強國先行示范省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進入新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要要求,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知識產權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凸顯。黨中央、國務院對知識產權提出新要求,廣大創新主體對知識產權保護有新期待,新技術、新經濟、新形勢對知識產權制度變革提出新挑戰。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知識產權工作的決策部署,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高效促進知識產權運用,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編制我省《規劃》。
二、《規劃》編制總體考慮
一是堅持對標對表。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知識產權工作部署,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對標。
二是堅持市場導向。正確處理政府引導和市場驅動的關系,讓市場成為優化配置創新和知識產權資源的主要手段,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三是堅持服務創新發展和突出廣東特色。全面落實“雙區”建設、橫琴和前海兩個合作區開發開放等重大戰略部署,凸顯廣東特色、灣區優勢。同時,堅持知識產權與戰略性產業集群發展相融合,助力重點產業形成核心競爭力。
四是體現傳承和發展。在“十三五”規劃的基礎上,積極深化提升,實現傳承、改革和發展,推動廣東知識產權工作持續高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三、《規劃》編制過程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成立由局主要領導任組長的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成立由業務骨干組成的工作專班,制定工作方案,邀請全國知名專家進行咨詢問政。
二是堅持開門問策。深入開展調研,公開向社會征求編制框架,率先向社會公開征求文稿意見。組織專家論證和風險評估。
三是堅持系統協同。兩次征求省有關單位意見,一次征求地市政府意見。加強同省發展改革委和國家知識產權局溝通匯報。省政府辦公廳召開協調會進行研究。
四、《規劃》主要內容
(一)指導思想
宏觀層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省委十二屆歷次全會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
具體層面。抓住“雙區”建設和“兩個合作區”開發開放重大歷史機遇,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主線,以建設知識產權強國先行示范省、打造國際一流的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核心區為目標,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深化知識產權工作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水平,促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筑牢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根基,為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作出應有貢獻。
(二)基本原則
根據國家規劃“堅持質量優先、堅持強化保護、堅持開放合作、堅持系統協同”等四個原則,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五個原則。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知識產權保護屬地責任,將知識產權工作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健全知識產權工作協調機制,建立統一領導、部門協同、上下聯動、區域協作、社會共治的工作體系,提升知識產權領域系統治理效能。
二是堅持市場導向。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讓市場在創新和知識產權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促進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高效益運用、高標準保護、高水平服務,更好服務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三是堅持嚴格保護。加強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構建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工作格局,全面提升保護能力。完善執法力量,加大執法力度,顯著提高違法成本,充分發揮法律威懾作用,嚴格依法保護知識產權,著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四是堅持知產融合。突出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導向,加強關鍵領域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和儲備。堅持“以用為本”,促進知識產權融入產業創新發展,發揮知識產權在科技推動、產業支撐和商貿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五是堅持開放合作。以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思維和舉措推進知識產權交流合作,倡導知識共享,更好地運用知識產權促進國際貿易、國際投資,統籌推進知識產權領域國際合作和競爭,維護知識產權領域國家安全。
(三)主要目標
15年總目標。展望2035年,我省知識產權綜合競爭力成為我國躋身世界前列的領跑者,知識產權制度系統更加完備,知識產權儲備和市場價值大幅增長,知識產權支撐戰略性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更加顯著,全社會知識產權文化自覺基本形成,率先建成知識產權強國先行示范省,建成國際一流的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核心區。
5年分目標。知識產權保護水平顯著提升、知識產權創造質量全面提高、知識產權運用效益持續增強、知識產權服務更加優化、知識產權人文環境更有活力、知識產權區域和國際合作更加深入。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生態系統基本形成。建設知識產權強國先行示范省取得明顯成效,為打造國際一流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核心區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主要指標
提出了14項主要指標,形成了創造、運用、保護、服務四類指標“3+5+3+3”的整體格局。其中對標國家規劃指標8項,自定指標6項。具體是:
1.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20件。為對標國家指標,是我國“十四五”時期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之一,與“十三五”時期“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指標相比,該指標重點突出“高價值”,有利于引導專利從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
2.海外發明專利授權量新增8萬件。為對標國家指標,反映我國海外專利布局情況,替換“十三五”時期“PCT專利申請量”指標,該指標涵蓋PCT和巴黎公約兩種申請途徑,獲得的專利更加全面,同時,從測度申請量轉為測度授權量,更能體現創新質量。
3.商標品牌發展指數90分。為自定指標,有利評價商標品牌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采用中華商標協會構建的“中國商標品牌發展指數”指標體系。
4.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登記金額新增2500億元,項目數新增5000項。為對標國家指標,反映了知識產權增信增貸能力,有利于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科技創新,更好發揮知識產權支撐創新型企業融資發展作用。
5.知識產權使用費年進出口總額1100億元。為對標國家指標,不僅體現我國知識產權海外影響力,也體現高質量創新成果引進利用的情況,有利于促進營造更完善的國際知識產權貿易環境,優化知識產權進出口方式和結構。
6.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19%。為對標國家指標,體現專利密集型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7.版權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9.2%。為對標國家指標,體現版權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8.地理標志產品交易額新增1510億元。為自定指標,體現地理標志對相關貿易的貢獻。
9.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和調解辦案量3000件。為自定指標,體現我省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服務能力。
10.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服判息訴率85%。為對標國家指標,反映知識產權司法審判的專業性、審判質量與效率,有利于引導知識產權司法水平提升。
11.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83分。為對標國家指標,反映社會各界對知識產權保護的主觀滿意程度,有利于引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塑造更優營商環境。
12.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站訪問量50萬人次/年。為自定指標,直觀體現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資源供給的覆蓋廣度,有效指示知識產權信息公共資源供給能力。
13.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節點、網點數量40家。為自定指標,直接體現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絡覆蓋面和資源可及度。
14.廣東發明專利申請代理授權率60%。為自定指標,體現我省專利代理服務業能力和水平。
各項指標既適當超前,也留有余地,增速基本上與我省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保持一致。
(五)主要任務
主要有5大任務,并圍繞重點工程、重大項目設置了20個專欄,突出有效抓手,以20個“小切口”任務推動知識產權大變化。
一是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包括加強知識產權制度建設、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加強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加強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和加強海外知識產權保護。
重點是樹立知識產權嚴保護政策導向,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工作格局,突破知識產權快保護關鍵環節,打造知識產權同保護優越環境,加強企業知識產權海外保護,夯實高標準市場體系制度基礎,建設支撐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其中,專欄任務7個:打擊知識產權犯罪、專業市場和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商業秘密保護、地理標志保護、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一張網”、國際展會知識產權保護、海外侵權責任保險推廣。
二是促進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支撐創新驅動發展。包括突出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導向、加強高價值知識產權創造和儲備、推動知識產權與標準深度融合。
重點是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高質量創造機制。加強關鍵領域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和儲備,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企業,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其中,專欄任務4個:高價值專利培育、高價值商標品牌培育、版權創新發展、標準必要專利發展。
三是強化知識產權高效益運用,賦能實體經濟發展。包括完善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機制、提升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效益、構建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生態。
重點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提升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效益,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其中,專欄任務3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和園區知識產權協同運營體系建設、專利轉化助力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知識產權金融創新。
四是構建便民利民知識產權服務體系,促進創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包括優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促進知識產權服務業高水平發展、加強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加強知識產權人文社會環境建設。
重點是強調市場導向,構建便民利民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支持知識產權服務業高水平發展,加大知識產權人才培養與文化宣傳力度,營造尊重知識價值的社會氛圍。
其中,專欄任務3個:知識產權“一站式”集成服務、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人才港。
五是統籌知識產權區域布局和國際合作,助力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包括強化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合作、強化“兩個合作區”和“雙城聯動”引領區域協調發展、統籌推進知識產權領域國際合作和競爭。
重點是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主平臺,強化“兩個合作區”和深圳、廣州中心城市引領功能,推動區域知識產權優化布局,積極參與知識產權領域國際合作和競爭,統籌安全與發展。
其中專欄任務3個: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交易博覽會暨中國(國際)地理標志產品交易博覽會、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生態示范區、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國際合作高地建設。
《規劃》專章設立保障措施,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加強經費保障和加強監測評估。各地、各部門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貫徹落實規劃的實施方案,進一步分解任務、細化舉措、壓實責任,明確規劃實施時間表、路線圖和進度節點,確保按時保質完成規劃預定的各項任務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