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省出臺《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涉農資金統籌整合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的背景是什么?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下決心解決支農項目支離破碎的問題,加快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2017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探索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的意見》,要求各省推進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改革。2018年省政府印發《廣東省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實施方案(試行)》,啟動我省改革工作。根據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2022年3月21日,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全體會議聽取了我省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改革推進情況匯報,會議要求抓緊制定省級層面關于進一步加強涉農資金統籌整合的實施意見。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涉農辦會同相關部門牽頭起草了《實施意見》。
二、《實施意見》制定的依據是什么?
《實施意見》制定的依據是《國務院關于探索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的意見》(國發〔2017〕54號)和《廣東省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實施方案(試行)》(粵府〔2018〕123號)等規定。
三、《實施意見》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在總結復盤前期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對2018年以來改革的好經驗好做法進行梳理總結,謀劃下一步的改革工作思路,將改革好做法好制度固定下來,讓深化改革有據可依、讓市縣吃下“定心丸”。同時,進一步理順涉農資金管理體系,創新涉農資金使用管理機制,探索完善農村投融資體制,切實提升涉農資金政策效果和使用效益。
四、《實施意見》制定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一是堅持部門協同,加強資金整合力度。進一步打破條塊管理分割、資金使用分散的局面,實現涉農資金“五根手指頭,握成一個硬拳頭”。二是堅持共同主導,健全項目儲備機制。持續完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項目儲備機制,實現涉農資金管理“一盤棋”。三是堅持大事要事,優化涉農資金投向。推動我省鄉村振興在關鍵環節、重點工作上取得突破。四是堅持績效優先,提升資金監管效能。構建權責明確、有效制衡、齊抓共管的監管格局。
五、《實施意見》主要有什么特點?
一是體現全局謀劃。堅持基本原則機制穩定,全面謀劃下一步改革思路,確保成熟有效的改革舉措得到進一步鞏固拓展,正在探索的創新舉措有據可依。二是突出廣東特色。《實施意見》充分體現廣東元素、展現廣東改革經驗做法,如涉農資金源頭整合、大事要事保障機制、涉農資金撬動作用、鄉村振興實績考核、駐鎮幫鎮扶村等。三是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涉農項目庫、重點績效評價、項目審批流程、資金全過程監管等重難點,通過提升涉農項目儲備質量、推動省級重點績效評價全覆蓋、拓展涉農資金籌集渠道、建立有效激勵約束機制等,進一步理順涉農資金管理體系。
六、《實施意見》如何體現集中力量辦大事?
《實施意見》實行大事要事清單管理。一是優先落實國家考核任務,省級將耕地保護、糧食安全等中央有硬要求的事項納入考核事項清單,要求各地確保完成任務,不留“硬缺口”。二是在確保完成國家考核任務的基礎上,省級通過印發文件及通報調度,建立健全鄉村振興大事要事保障制度,結合省委、省政府關于“三農”領域突出短板“九大攻堅”行動、省十件民生實事等重點工作部署,制定鄉村振興大事要事保障清單,督促指導市縣優化調整涉農資金投向。三是要求市縣在確保完成國家考核和省大事要事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每年選擇一至兩件重點事項,將各級涉農資金充分整合,探索集中連片建設、拓展延伸產業鏈等辦法,統籌資金資源優先支持、集中力量推進。
七、《實施意見》如何拓展鄉村振興發展資金籌集渠道?
一直以來,我省推動各級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一是鼓勵各地各部門通過貼息、政策性農業保險、信貸擔保、風險補償資金池等方式,集聚金融資源支持鄉村全面振興。二是鼓勵具備條件的縣統籌整合涉農資金,聯動地方政府債券、政府性基金、國有企業等渠道,解決鄉村振興領域重大項目投融資需求。
八、《實施意見》如何體現“資金跟著項目走”?
近年來,省級引導市縣自主開展項目研究謀劃、評審論證、入庫儲備和排序優選,逐步建立起涉農資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項目儲備機制。《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這個導向,一是省級提前半年開展分行業、分項目的培訓,明確項目申報要求、審查規則,成熟度不高、無法開工、無法支出的項目,省級不予安排資金。二是省級進一步健全完善市縣涉農項目合規性審查機制,“一市一單”將項目合規性審查意見反饋市縣。三是鼓勵市縣強化項目可行性研究,加快前置審批程序,確保將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概算等較為成熟的項目納入涉農項目庫。四是要求市縣加大對“小、散”項目的整合力度,結合項目實施內容、選址等,分類分級、分片分區域對不同部門的建設項目進行適當整合、打捆上報。
九、《實施意見》如何掌握涉農資金去向?
目前,省級已建立全省統一的涉農項目庫系統,通過市縣自主儲備遴選項目、省級部門聯合審查,基本可以掌握全省涉農資金的使用方向。下來,我們將加快構建智慧化涉農資金管理平臺,將涉農項目、資金、績效管理有機嵌入“數字財政”系統,通過統一標準、統一系統、統一平臺,推進上下級、部門間的信息互聯互通,全面掌握涉農資金流向、全面監督涉農項目實施、全面監控資金使用。
十、《實施意見》是怎么發揮績效管理“指揮棒”作用?
我省已全面構建了市縣主體實施、省級重點指導,上下聯動、一體推進的多維監管體系。一是省級已制定出臺專門的績效管理辦法,探索建立綜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定期通報制度,督促指導市縣、部門密切關注資金使用情況。二是明確市縣對項目實施及資金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負責,要求市縣設定本地區年度區域績效目標,在年度終了后開展區域績效自評。三是強化績效結果的運用,省級在涉農資金分配中對支出進度較快的、績效好的地區予以適當傾斜。四是省級將在市縣實施區域績效自評的基礎上,按階段、分年度逐步實現對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省級重點評價全覆蓋,探索在重點績效評價中運用第三方評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