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日有研究機構發表報告稱2035年養老金將要用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養老保險司司長聶明雋23日回應說,通過一系列應對措施,能夠保證長期按時足額發放。
在當日召開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2019年第一季度新聞發布會上,聶明雋介紹,2018年末全國60周歲以上人口為2.49億,占總人口比例的17.9%,其中65周歲以上人口為1.67億人,占總人口比例的11.9%。在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下,對養老保險最主要的影響是撫養比呈逐年下降趨勢。
聶明雋表示,圍繞養老保險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我國已制定了一系列應對舉措:
一是通過實施降低社保費率綜合政策,形成企業發展與養老保險制度發展的良性循環。據了解,國務院辦公廳今年4月印發了《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其中有降低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和調整個人繳費基數兩項重要內容,這不僅減輕了企業的社保負擔,還降低了參保繳費的門檻,有利于提高企業和職工的參保積極性,將更多職工納入養老保險制度中。
二是通過實施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均衡地區之間的養老保險負擔,幫助困難地區確保發放。據聶明雋介紹,當前企業養老保險運行總體平穩,基金當期收大于支,滾存結余不斷增加,2018年末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達到4.78萬億元,有較強保障能力。但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地區之間不平衡,不僅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不統一,基金結余差異也很大。“從去年下半年起,中央實施了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進展比較順利,開始有效地緩解結構性矛盾問題。”聶明雋說。
三是不斷增加戰略儲備基金,并將繼續做大做強。聶明雋表示,國家已經建立戰略儲備基金,目前全國社保基金已有2萬億元左右戰略儲備,同時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的工作已經啟動,今后還將繼續加大劃轉力度。
四是各級財政對基本養老保險的資金投入逐年增加。聶明雋指出,今年中央財政安排企業養老保險的預算資金達到5285億元,同比增長9.4%,地方財政也相應做出了資金安排。
五是養老保險其他改革正在穩步推進,制度內在激勵約束機制正在進一步健全。聶明雋表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采取綜合措施,積極穩妥開展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加大基金中央調劑力度、不斷提高統籌層次、加強基金監管等,同時不斷加強制度的自身建設,使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約束機制更加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