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對聯、逛廟會、看花燈、趕大集、賞非遺……作為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佳節,春節既是一年中合家團聚、走親訪友的喜慶日子,也是休閑度假、集中消費的傳統旺季。
時代在發展,“年味兒”也在不斷演變,折射出春節消費的變遷。過去,老百姓過年無非是變著花樣吃點好的,變著法兒打扮得美美的。如今,老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平時吃的穿的都不錯,加上節日期間各地市場供應充足、價格平穩,很多人心儀的年貨早已超越了生活必需品范疇,春節消費有了更多新熱點、新方向。
今年春晚,《秧BOT》節目爆火,一群可愛的機器人上演扭秧歌、拋手絹“神技”,為我們的年味兒增添了幾分科技感。當下,這份科技感也正融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比如,趁著全國各地都拿出真金白銀補貼來鼓勵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機會,不少消費者都置辦了新型“年貨”:把家里超期服役的電器換成更加智能便捷的,家裝換成更加綠色環保的,排放超標的老舊燃油車換成時尚前衛的新能源汽車……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加上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的年貨“采購單”變得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時髦。
最近,“以舊換新”不僅力度更大了,而且增加了洗碗機等新型家電,以及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等數碼產品,點燃了消費者換新熱情。數據顯示,自1月20日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實施以來,短短幾天時間,已有792萬名消費者申請了1078.6萬件購新補貼。新型“年貨”產銷兩旺,充分印證了擁有14億人口龐大消費市場的潛力和活力。
歡歡喜喜過大年,如今不僅體現在“買買買”。看場賀歲檔電影、吃頓團圓年夜飯、去博物館里漲“姿勢”……豐衣足食的老百姓,有了更多休閑放松、自我提升的需求。今年長達8天的春節假期,更是給旅游市場添了一把火。隨著去年就開始造勢的亞冬會進入倒計時,吸引了更多“南方小土豆”來到哈爾濱,通過參加滑雪、追極光、睡土炕等特色文旅活動,感受冰雪旅游、冰雪運動、冰雪文化的繽紛魅力。
中國遼闊的地域、眾多的人口,蘊藏著促進消費的巨大潛力。過去,北方人到溫暖的南方過冬是種潮流;如今,蓬勃興起的冰雪經濟,則讓更多南方人體會到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別樣樂趣。通過培育新業態、加強南北文化交流,更多商機正不斷涌現,過年也多了種“打開方式”。
激發消費活力的另一組“密碼”,則深深鐫刻在中華千年悠久歷史文化傳統中。今年是“春節”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品名錄后的第一個春節假期,國內眾多目的地圍繞非遺主題,推出市集、演出、展覽、非遺體驗等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為游客帶來豐富的節日文旅消費選擇。
中國各地濃濃的年味兒,也讓受益于過境免簽政策適用范圍不斷擴大的外國游客沉醉其中。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入境游訂單同比增長203%。這批愛湊熱鬧的“歪果仁”來到中國,不僅迫不及待“打卡”舞龍舞獅、糖人燈謎等年俗活動,還不忘美美地體驗一把中國人的“過年三件套”——從修剪一頭中式發型,到精心挑選美甲圖案,再到穿上漢服拍照留念。在外國游客眼中,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好city啊”,有無窮無盡的驚喜等著他們去發現。
中國年紅紅火火,中國人笑語歡歌。辭舊迎新的爆竹聲中,活力滿滿、熱氣騰騰的中國正以自信矯健的步伐,走向世界,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