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各級各類醫院應制定章程,明確了醫院決策機制,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目標。
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是“十三五”醫改的重點工作之一,是醫療衛生領域政府轉變職能、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措施。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有何新目標?“十三五”醫改轉型謀變有何新舉措?國務院醫改辦有關負責人進行了解讀。
A形成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
●提問
作為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立柱架梁”的關鍵制度安排,加快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有何緊迫性?意見為加快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提出怎樣的目標?
●意見
到2020年,基本形成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和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協調、相互制衡、相互促進的治理機制,促進社會辦醫健康發展,推動各級各類醫院管理規范化、精細化、科學化,基本建立權責清晰、管理科學、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監督有力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解讀
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在深化改革中還存在所有權與經營權界限不清,政府舉辦和監管公立醫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位、越位現象,公立醫院自主權未能有效落實,以及管理粗放等問題。亟須國家層面出臺規范性文件,指導各地加快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B厘清政府監管職能清單
●提問
意見的出臺,既是對八年醫改的總結,也是對醫改經驗的制度化升華。如何理解意見內涵?意見又有哪些亮點?
●解讀
意見是公立醫院改革的重大制度創新,有以下六大亮點。
一是首次提出各級各類醫院應制定章程。醫院要以章程為統領,建立健全內部管理機構、管理制度、議事規則、辦事程序等,規范內部治理結構和權力運行規則,提高醫院運行效率。
二是明確了醫院決策機制。院長辦公會議是公立醫院行政、業務議事決策機構,對討論研究事項作出決定。
三是強調發揮專家治院作用。醫院要組建醫療質量安全管理、藥事管理等專業委員會,對專業性、技術性強的決策事項提供技術咨詢和可行性論證。
四是強調加強醫院文化建設。樹立正確的辦院理念,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建設醫術精湛、醫德高尚、醫風嚴謹的醫務人員隊伍。
五是規定對于資產多元化、實行托管的醫院以及醫療聯合體等可在醫院層面成立理事會。
六是厘清了政府對公立醫院的舉辦和監管職能清單,梳理了醫院經營管理自主權清單。
C重大事項要經黨組織同意
●提問
相比“十二五”時期,“十三五”期間醫改更注重打好組合拳、更聚焦質量與效益。在完善醫院管理制度方面,如何在提高管理績效、提升運行效率的同時,讓患者和群眾受益,讓醫生受激勵,讓醫院良性發展?
●意見
健全醫院決策機制。在決策程序上,公立醫院發展規劃、“三重一大”等重大事項,以及涉及醫務人員切身利益的重要問題,要經醫院黨組織會議研究討論同意,保證黨組織意圖在決策中得到充分體現。
●解讀
在完善醫院管理制度方面,意見提出制定醫院章程,規范內部治理結構和權力運行規則,提高醫院運行效率。健全醫院決策機制,保證黨組織意圖在決策中得到充分體現,發揮專家治院作用。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職工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健全醫院醫療質量安全、人力資源、財務資產、績效考核、人才培養培訓、科研、后勤、信息等核心管理制度,提高醫院科學管理水平。
D統籌履行政府辦醫職責
●提問
健全治理體系是系統性的工程,首先要明確政府對公立醫院的舉辦職能。在建立健全醫院治理體系方面,意見提出哪些改革任務?
●意見
明確政府對公立醫院的舉辦職能。積極探索公立醫院管辦分開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統籌履行政府辦醫職責。政府行使公立醫院舉辦權、發展權、重大事項決策權、資產收益權等,審議公立醫院章程、發展規劃、重大項目實施、收支預算等。
●解讀
在建立健全醫院治理體系方面,意見提出,明確政府對公立醫院的舉辦職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管方向、管政策、管引導、管規劃、管評價上來。明確政府對醫院的監管職能,建立綜合監管制度,強化衛生計生行政部門醫療服務監管職能,發揮醫保對醫療服務行為和費用的調控引導與監督制約作用。落實公立醫院內部人事管理、機構設置、中層干部聘任、人員招聘和人才引進、內部績效考核與薪酬分配、年度預算執行等經營管理自主權。
使醫生收入陽光、體面、有尊嚴——國家衛計委就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新政回答群眾關切
公立醫院改革重在破除“以藥補醫”,建立公益性導向,然而醫院自身也存在運營成本與收入問題。兩者之間如何平衡才能確保改革順利推進?
26日下午,國新辦就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于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召開新聞發布會,解答了群眾關切。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主任王賀勝介紹,2016年,全國公立醫院門急診人次28.5億,占醫院門急診總人次的87%;入院人數1.48億,占醫院入院總人數的84%。公立醫院是醫療服務的主體。意見從多個方面推動公立醫院破除以藥補醫,建立可持續的運行新機制。
首先,意見提出“制定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全面落實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公立醫院投入政策”。這是解決城市大醫院掛號難、住院難、手術難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不足、資源閑置等問題,同時又維護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基本保障。
其次,意見明確“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結構變化為基礎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照此原則,要重點提高手術、診療、康復、護理、中醫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項目價格,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和檢驗等的價格,體現知識技術價值,優化醫院收入結構。
第三,意見強調“建立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王賀勝說,這堪稱公立醫院改革的指揮棒。政府今后在對公立醫院的監管中,要圍繞功能定位、醫療服務質量安全、費用控制、運行績效、滿意度等等指標,對醫院和院長開展績效考核,還要逐步取消公立醫院的行政級別。
王賀勝表示,工資總量偏低、結構固化,影響醫務人員的積極性。醫務人員個人收入與醫院科室業務收入掛鉤,影響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意見要求“深化編制、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穩步提高醫務人員的薪酬水平,使他們收入陽光、體面、有尊嚴。
“意見吸取了公立醫院改革中探索積累的經驗,首次提出要制定醫院章程,加強醫院文化建設。”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楊敦干介紹,醫院沒有章程就沒有發展方向。我們幾年前經過全院職工的廣泛討論,經過職工代表大會的審議制定了協和醫院章程。確定了“病人滿意、員工幸福”的辦院理念,制定了“病人需要什么,績效就考核什么”的考評宗旨。幾年實踐看來,凝聚了向心力和戰斗力,擦亮了金字招牌。
北京同仁醫院黨委書記張羅表示,建立現代醫院制度意義重大,對于處理好醫院和政府的關系,處理好醫院的黨政關系,建立規范的決策管理程序,實現政事分開、管辦分開,充分釋放醫院活力,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需求,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