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下稱《國標》),這是我國首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涵蓋了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全部92個本科專業類、587個專業,涉及全國高校5.6萬多個專業點。
首個《國標》有三大特點
2013年4月起,教育部委托92個專業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啟動了《國標》的研制工作,參加研制工作的專家教授達5000多人。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在1月30日的發布會上介紹,首次頒布的《國標》有三大特點:一是既有“規矩”又有“空間”。既對各專業類提出統一要求、保證基本質量,又為各校各專業人才培養特色發展留出足夠的拓展空間,形象地說,就是“保底不封頂”;二是既有“底線”又有“目標”。既對各專業類提出教學基本要求,兜底線、保合格,同時又對提升質量提出前瞻性要求,也就是追求卓越;三是既有“定性”又有“定量”。既對各專業類標準提出定性要求,同時包含必要的量化指標。
吳巖特別強調,首次頒布的《國標》92個專業類中,都有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求,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人才培養不僅要培養合格的建設者,更要培養可靠的接班人,必須德才兼備、德學雙修。
適時公布高?!俺煽儐巍?/strong>
對于《國標》頒布后的工作打算,吳巖表示要“標準為先、使用為要”。
具體而言,一是讓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下稱“教指委”)用起來。吳巖表示,今年教指委要進行換屆,將成立2018—2022年新一屆教指委。新一屆教指委最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用《國標》指導全國高校開展專業建設,使教育部119個教指委成為提高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的參謀部、咨詢團、指導組、推動隊。
二是讓高校動起來。《國標》頒布后,各地、各相關行業部門要根據《國標》研究制定人才培養的標準;各高校要根據《國標》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培養高質量、多樣化的人才。
三是把《國標》與“三個一流”(“一流本科、一流專業、一流人才”)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吳巖表示,今年要公布“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版建設專業名單,同時對各高校的專業辦學質量和水平進行監測認證,適時公布“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