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在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省教育廳、省考試院相關負責人對《廣東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簡稱《方案》)進行了解讀,并對做好我省高考綜合改革進行部署。
既符合國家要求又體現廣東特色
“我省高考綜合改革有4個方面的主要特點。”省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景李虎介紹,《方案》符合國家要求、借鑒試點經驗、與同期啟動改革省份同步、體現廣東特色。
景李虎介紹,普通本科高校考試招生實行“兩依據一參考”的考試招生錄取模式,即依據全國統一高考成績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高職院校考試招生實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評價方式,這些都符合國家要求。
同時,《方案》體現廣東特色。如合格考成績“一考兩用”,切實減少學生考試次數和減輕考生集中應考壓力;考試次數和時間安排與現行一致,沒有增加考試次數及改變考試時間,保持了穩定性和延續性;英語一年兩考,聽說考試1次、筆試1次,與我省現行做法一致,但聽說分值增加到20分;思想政治等4門選考科目的等級賦分辦法,對每個等級人數比例和每個等級的等級分區間,根據我省考生規模及實際的實證模擬研究作了調整優化。
景李虎表示,作為第三批啟動高考綜合改革的8個省市之一,我省與同期啟動改革省份同步。如8省市均采用“3+1+2”的選考模式;選考科目“1+2”的賦分方式,“1”即物理、歷史均采用卷面分;“2”按A、B、C、D、E5個等級進行等級賦分。
有利于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成長
“我省新高考改革與目前高考相比有不少變化。”省教育考試院院長王斌偉介紹,新高考政策主要有考試科目組織形式、考試科目組合、本科高校與高職院校的考試招生適當分開、志愿填報、錄取方式等5大變化。
王斌偉表示,新高考改革的五個方面變化,帶來五個更加“有利”。即有利于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成長和發展,有利于全面落實高中課程改革,有利于擴大高校自主權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有利于促進教育公平,有利于國家選拔培養人才。
景李虎表示,我省將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積極穩妥推進改革方案的落地落實。各地要加強高中學校條件建設,加強考試招生機構能力建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實施“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要充分考慮普通高中實施課程改革、選課走班后教育教學的實際,完善教師績效考核激勵機制。要加快推進課程教學改革,確保我省在2020年秋季入學高一新生中全面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
將開展模擬選課、走班所需條件
“高考綜合改革后,學生對選考科目的自主選擇權進一步加大,選考科目組合由2種增加到12種。”省教育廳副廳長王創表示,實施選課走班后,必然會對現行的高中教育教學和管理帶來較大影響。
具體來說,現有的高中教室、場館、實驗室等基礎設施條件不能滿足選課走班需要;現有的教師總量、學科教師的“潮汐”現象會造成教師資源緊缺和結構性缺編等現象;高中的教育教學管理面臨挑戰,特別是從原來的行政班管理,一個班級一張課表,到走班制管理,一個人一張課表,管理的難度和復雜性大大增加。
王創介紹,對此,我省在《方案》明確提出多項應對舉措。如,優化教師編制結構,在保持編制總量的情況下增加普通高中教師總量;積極探索普通高中教師以市為主的管理體制,不斷加大市級統籌力度,逐步建立“市域統籌、以市為主”的高中教師調配和教師交流輪崗等機制,解決教師結構性缺編矛盾。
同時,我省將要求高中學校加強學生生涯規劃指導并在高校選考科目指引要求公布后,組織學生開展模擬選課,根據模擬選課結果做好選課走班所需教師、設備、教室等條件的測算和準備,確保我省高考綜合改革順利有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