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策解讀 > 文件解讀 > 媒體解讀

廣東全面啟動建設縣域醫共體 3年內將新增3萬基層衛生人才 明年6月實現縣域醫共體全覆蓋

時間 : 2019-10-17 11:23:02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10月16日上午,全省加強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能力建設工作現場推進會在陽江陽西縣召開,據悉,《廣東省加強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日前正式印發。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6月,實現全省所有縣(市、區)縣域醫共體全覆蓋。到2020年底,各地級以上市至少初步建成1個優質高效運行的縣域醫共體,醫共體所在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左右。

  廣東還同時印發了《廣東省三級甲等公立醫院與縣級公立醫院開展醫療衛生“組團式”緊密型幫扶行動方案》《廣東省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增量提質實施方案(2019—2022年)》,由54家三甲公立醫院“組團式”幫扶78家縣級公立醫院,并通過人才招聘、引進、培養和技術人員下沉等措施,3年內新增衛生人才3萬人,基本解決基層衛生人才不足問題。

  床位、號源、設備將統籌使用

  縣域醫共體要怎么建?《實施方案》明確,縣級政府是建設縣域醫共體的責任主體。縣域醫共體由縣級公立醫院牽頭,若干家其他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站和社區衛生服務站作為成員單位。

  縣域醫共體內部實行統一管理,由牽頭醫院院長負總責,議事決策由各成員單位共同參與。縣域醫共體在日常運行、人員管理、內設科室和崗位設置、績效考核、收入分配、職稱評聘等方面具有自主權,實行行政、人員、財務、質量、藥械、信息系統六個方面統一管理。

  其中,縣域醫共體內部人員由縣域醫共體統一招聘、培訓、調配和管理,牽頭醫院擁有對各成員單位負責人任命權;縣域醫共體內各成員單位財務實行單獨設賬、獨立核算,由縣域醫共體統一管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等財政投入資金將撥付到縣域醫共體,按規定的資金用途安排使用。

  此外,醫共體內部床位、號源、設備將統籌使用,逐步實現醫共體內醫療質量同質化;縣域醫共體將設立唯一藥械采購賬戶,統一用藥目錄,藥械統一采購配送、藥款統一支付。

  《實施方案》還提出,縣域醫共體建設運行得好不好,其評價結果將與醫保支付、醫院等級評審、評優評先、績效工資總量核定等掛鉤。

  推動醫務人員下沉到鎮村

  為何要建設縣域醫共體?《實施方案》指出,縣域醫共體將系統整合升級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資源,建立縣鎮村三級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新體系,有效解決群眾特別是農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縣域醫共體建設共有11個方面的主要任務,除了提升縣級公立醫院服務能力,更要加強鎮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并深化人事、薪酬、醫保支付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

  縣域醫共體內,縣級醫療衛生機構要通過人才、技術、資源等下沉逐級幫扶帶動鎮、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發展,實現縣域醫共體服務能力的整體提升。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編制分別核定,由縣域醫共體統籌使用,著力推動縣域醫共體醫務人員合理有序流動,重點下沉到鎮、村級醫療衛生機構。

  《實施方案》明確,縣域醫共體內醫務人員收入將打破單位、層級和身份區別,建立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內部分配機制,并與藥品、耗材和檢查檢驗收入脫鉤。

  在醫保支付方面,醫保部門將與縣域醫共體統一結算。在粵東粵西粵北以及惠州、江門、肇慶等15個地市,各選擇一個縣(市、區)開展總額付費、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醫保支付方式綜合改革試點。

  大醫院組團幫扶縣級醫院

  建設優質高效的縣域醫共體,首先需要提升縣級公立醫院服務能力,為此廣東放出了“組團式”緊密型幫扶的“大招”。

  《廣東省三級甲等公立醫院與縣級公立醫院開展醫療衛生“組團式”緊密型幫扶行動方案》明確,將由全省醫療服務能力較強、人才資源相對集中、幫扶工作基礎較好的54家三甲公立醫院“組團式”緊密型幫扶78家縣級公立醫院,其中37家三甲綜合醫院幫扶57家縣級人民醫院,17家三甲中醫院幫扶21家縣級中醫院,幫扶時間為3年。

  54家三甲公立醫院將開展人才“組團式”幫扶,通過專家“手把手”“師帶徒”等措施,為當地培養一批緊缺專科醫療人才。

  幫扶團隊由1名隊長和4名隊員組成,常駐受援醫院,參與受援醫院管理和學科建設。同時,支援醫院定期選派專家到受援醫院開展技術柔性幫扶,每個支援醫院每年選派人員不少于4個批次,總人數不少于20人次。

  支援醫院將幫助受援醫院健全一級診療科目,逐步開設獨立的二級診療科目,并綜合確定受援醫院2—3個薄弱專科進行重點建設,加強兒科、麻醉、重癥、急診、精神、傳染性疾病學科建設。

  針對近三年縣域外轉出率前幾位的病種,如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病等,支援醫院將重點幫扶建設2—3個專科,提升受援醫院疑難雜癥的收治能力。

  此外,還要逐步推廣內鏡、介入治療等微創技術,不斷提高微創技術臨床使用比例,加強血液凈化中心、內鏡中心等建設。

  到2021年,受援的78家縣級公立醫院醫療服務能力要達到國家推薦標準要求,縣域住院率提升至85%以上,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

  到2022年每萬人口全科醫生數增至3人

  基層強的關鍵是人才強。一直以來,衛生人才缺乏是制約基層醫療發展的瓶頸。《廣東省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增量提質實施方案》提出,將通過3年努力,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一支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的優秀衛生人才隊伍。

  到2022年,廣東要新增基層衛生人才3萬人,數量從10萬人增加到13萬人,其中中醫增加2000人。屆時,每千人口基層衛生人員數從2.62人增加到3.5人,每萬人口全科醫生數從2.1人增加到3人,醫護比從1:1.14增加到1:1.25,基本解決基層衛生人才不足問題。

  不僅數量要增加,人才隊伍質量更要提升。廣東將通過人才培訓、學歷提升教育、職稱評審改革等措施,使基層醫師大專以上學歷從72.1%提高到80%以上,本科以上學歷從32.6%提高到40%以上,中級以上職稱從29.2%提高到35%以上,高級職稱從9.9%提高到15%以上。

  如何達到目標?該方案明確,廣東將進一步擴大醫學院校醫學人才的培養規模,明確鼓勵開設護理、助產、康復、醫養結合、職業健康等相關專業。擴大訂單定向培養醫學生規模,2020年起每年招生2000人,單獨劃定錄取分數線,并納入提前批錄取。同時,繼續對粵東、粵西、粵北地區農村衛生人才參加學歷教育給予學費補貼。

  留住人才,關鍵要提高他們的待遇。該方案明確,縣域醫共體將按照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核定績效工資總量,自主確定內部績效分配辦法,獎勵性績效工資向關鍵崗位、業務骨干和貢獻突出的醫務人員傾斜,允許對符合規定的高層次人才或急需緊缺人才單列確定績效工資。

  值得注意的是,廣東首次提出,將對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滿20年且對全省基層衛生事業作出貢獻的人才,頒發“廣東省基層衛生工作紀念章”。

  此外,廣東還將實施“智能醫生進基層”工程,將遠程醫療、遠程教育、人工智能醫生助手等拓展到縣級以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擴大人工智能醫生在鄉鎮衛生院、村衛生站的覆蓋范圍。

  全省已組建206個縣域醫共體

  會議還介紹了廣東近年來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能力建設情況。2017年,廣東印發了《關于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的意見》,經過2年多努力,強基層建設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全省共組建縣域醫共體206個。其中,汕頭濠江區、韶關南雄區、陽江陽西縣等15個試點縣(市、區)已組建了29個縣域醫共體,其中10個實現了人員、財務、業務、藥品、信息、醫保支付等“六統一”管理。

  以陽西縣為例,當地整合3家縣級公立醫院成立了縣醫院集團,縱向聯合8間鎮衛生院組建了縣域醫共體,將村衛生站納入統一管理,實現縣域資源整合,縣、鎮、村管理一體化。2018年,15個試點縣基層門診量、基層住院量和基層業務收入,比2017年分別增長56.9%、21.47%和35%。

  與2016年相比,2018年全省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崗職工從13.2萬提升至14.5萬人,全省57個縣(市)縣域內住院率達83.5%。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截至今年9月,47家升級建設的中心衛生院24家已開業,190家縣級公立醫院升級建設項目已完工84家,56個縣級急救服務體系建設項目26家已投入使用,1萬間村衛生站規范化建設項目已完工6990間。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