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印發,提出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以下統稱“戰略性產業集群”),推動廣東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政策鏈相互貫通,加快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世界產業發展實踐表明,產業集群是產業現代化發展的主要形態,培育發展戰略性產業集群是提升廣東經濟競爭力的內在要求,是廣東搶占未來經濟發展先機的必然選擇,對于我省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當前,廣東產業集群化發展具備一定基礎: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2019年營業收入達15萬億元,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去年營業收入達1.5萬億元,合計達16.5萬億元。
《意見》提出,到2025年瞄準國際先進水平落實“強核”“立柱”“強鏈”“優化布局”“品質”“培土”六大工程,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打造產業高質量發展典范。
突出“穩”
產值5000億以上
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規模大
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突出“穩”,主要是指產業關聯度高、鏈條長、影響面廣,具有相當規模且繼續保持增長的產業集群,對廣東經濟發展具有穩定器作用,產值5000億元以上。具體包括: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綠色石化產業、智能家電產業、汽車產業、先進材料產業、現代輕工紡織產業、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
《意見》對于每個產業集群的培育建設都提出了具體的方向要求。其中,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以補齊短板做強產業鏈、以市場導向提升價值鏈、以核心技術發展創新鏈,基本解決“缺芯少核”問題。繼續做強做優珠江東岸電子信息產業帶,推動粵東粵西粵北地區主動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發展配套產業。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實現從“世界工廠”向“廣東創造”轉變,形成世界級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培育綠色石化產業集群,則充分發揮廣東沿海“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優勢,擴大提升煉油化工規模和水平,延伸中下游產業鏈條,打造以湛江、茂名、廣州、惠州、揭陽等為核心的沿海石化產業帶,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綠色石化產業集群。
此外,培育智能家電產業集群,推動傳統家電、小家電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形成全球領先的智能家電產業集群;汽車產業集群堅持傳統與新能源汽車共同發展,優化以廣州、深圳、珠海、佛山、肇慶為重點的汽車產業區域布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汽車產業集群;先進材料產業集群建設,力爭邁入世界級先進材料產業集群行列。
作為廣東傳統產業集群,現代輕工紡織產業集群的培育提出要加快與新技術、新材料、文化、創意、時尚等融合,形成國內領先、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輕工紡織產業集群;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集群,強化廣州、深圳等中國軟件名城的產業集聚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集群,支持發展OLED、柔性顯示、石墨烯顯示等新型顯示產業,帶動沿海經濟帶和北部生態發展區配套發展上下游產業。
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集群的建設,則提出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高地;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集群,推動集群一二三產業融合創新發展,打造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全國領先的產業集群。
“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核是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笔∥h校教授陳鴻宇表示,此次廣東提出的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都具有全面性、長遠性、帶動性、基礎性四個特點,通過發展這些產業可以讓廣東的優勢傳統產業更有競爭力,向著創新鏈和價值鏈的高端發展。
體現“進”
產值2000億以內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潛力足
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體現“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具有前瞻性、戰略意義突出、附加值高、技術先進、增長潛力大等特征,產值在2000億以內。具體包括: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智能機器人產業、區塊鏈與量子信息產業、前沿新材料產業、新能源產業、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數字創意產業、安全應急與環保產業、精密儀器設備產業。
其中,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集群的培育提出,積極發展第三代半導體芯片,加快推進EDA軟件國產化。著重解決“缺芯少核”問題,保持芯片設計領先地位,補齊芯片制造短板。以廣州、深圳、珠海等為核心形成兩千億級芯片設計產業集群,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聚集區。
建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發揮廣東應用市場規模大的獨特優勢,重點發展高端數控機床、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等產業,將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江門、陽江等地打造成為主導產業突出的全國高端裝備制造重要基地。
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重點發展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無人機、無人船等產業,建設國內領先、世界知名的機器人產業創新、研發和生產基地;區塊鏈與量子信息產業集群,建立先進科學儀器與“卡脖子”設備研發平臺,打造全國量子信息產業高地;前沿新材料產業集群,重點發展低維及納米材料、先進半導體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在若干領域實現引領全國發展。
培育新能源產業集群,大力發展先進核能、海上風電、太陽能等優勢產業,形成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產業集群;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集群,重點發展前沿/領先原創性技術;數字創意產業集群,則以數字技術為核心驅動力,大力推進5G、AI、大數據、VR/AR等新技術深度應用,打造全球數字創意產業高地。
此外,安全應急與環保產業集群,重點推動在珠三角地區形成以技術研發和總部基地為核心的產業聚集帶;精密儀器設備產業集群,培育形成一批國內領先、具有主導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產品。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林江分析認為,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體現了產業發展對數字化、智能化、先進性的要求?!皬V東選擇的這些產業瞄得很準,如果能集中力量突破,廣東就能站到國際產業鏈的高端?!?/p>
起點“高”
培育發展戰略性產業集群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目前,廣東產業集群化發展具備一定基礎: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2019年營業收入合計達15萬億元,具有堅實發展基礎和增長趨勢;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2019年營業收入合計達1.5萬億元,增長潛力巨大,對廣東經濟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
廣東產業經濟發展先行一步,規模質量走在全國前列,市場消費規模巨大,區域創新綜合能力多年保持全國第一,形成了強大的產業整體競爭優勢,但也存在發展支撐點不多、新興產業支撐不足、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等問題,急需攻堅克難不斷突破。
在發展思路上,《意見》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緊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重大機遇。同時,提出了“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創新引領,重點突破”“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目標導向,分類施策”“開放合作,協同推進”等五大基本原則。
在發展目標方面,提出到2025年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能跨上新臺階,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打造產業高質量發展典范。
具體如何培育發展戰略性產業集群?《意見》給出了五個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改革創新集群治理方式、二是有效提升集群創新水平、三是全面增強集群要素保障能力、四是著力提升集群企業競爭力、五是高水平推進集群開放合作。
“廣東產業發展得益于全球化,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也還是開放發展”,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毛艷華表示,方案的出臺關鍵是打造一流的制造業生態,一方面鞏固傳統產業優勢,同時堅持開放,利用廣東對外開放水平較高等優勢,積極推進產業鏈國際合作,深度參與全球分工。
當前,我省把戰略性產業集群擺在重要位置謀劃發展,廣東戰略性產業集群發展正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
下一步,按照《意見》的要求,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將分別出臺針對性行動計劃。我省將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精準對標發力,一個集群一個集群攻堅,一個項目一個項目推進,打造產業高質量發展典范,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