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文件: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2020年廣東金融創新獎評選結果的通報
12月1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官網發布《關于2020年廣東金融創新獎評選結果的通報》,廣東金融創新獎評選結果正式揭曉。“廣東金融創新獎”是廣東省設立的14個省級評選表彰項目之一,也是金融方面唯一由省人民政府組織評選表彰的活動,旨在推動金融創新,增強金融機構綜合競爭力,促進廣東省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廣東金融強省建設不斷提速,共建國際金融樞紐藍圖已繪就。金融改革創新,為廣東金融發展帶來新動力。此次評選激發了廣東金融業的創新熱情,也促進了廣東金融業創新能力的提升。
廣東金融創新獎這一省級評選,展現了廣東金融業哪些創新探索?在共建粵港澳國際金融樞紐的背景下,廣東如何更好地激勵金融創新加速建設金融強省?
示范效應??
引領廣東金融業創新發展
廣東金融創新獎是廣東省政府舉辦的金融方面省級評選表彰活動,通過挖掘、遴選一批創新性強、示范性好的優秀金融機構及創新項目,形成示范效應,引領廣東金融行業深化改革發展和對外開放,開創新時代廣東金融工作新局面。
評選共收到有效申報材料253份,共評出30個獲獎單位(項目),其中:一等獎5個,二等獎10個,三等獎15個。
參與金融主管部門的數量體現了廣東省政府的重視程度和嚴謹性,有效申報材料的數量見證了機構的參與熱情,激烈的角逐彰顯了評選的“含金量”和影響力。“評選展現了廣東金融業近年來最新創新成果和最高創新水平。”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港澳臺研究中心主任任志宏說。
立標桿、做示范、促發展是評選的主要目的。廣東金融學院副校長易行健認為,獲獎項目將對廣東金融業創新起到方向引導、發展推動作用,激發更多金融機構和人才支持金融創新、參與金融創新、開展金融創新實踐,實現金融改革創新和經濟轉型升級高度契合。
30個獲獎的單位(項目)體現了廣東金融業佼佼者的創新力、競爭力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從行業看,涵蓋了銀行、證券、基金、保險、資管、金融基礎設施、金融科技等領域;從創新模式看,既有金融安全、風險化解等通用型金融科技創新項目,也有服務社會民生、普惠金融、鄉村振興的系統化產品創新;從服務對象看,既有服務于市場監管者的監管科技創新,也有服務于國家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的平臺集成創新,還有服務于專業金融從業者的分析工具創新項目。
創新成色十足、具備廣泛的社會影響力是30個獲獎的單位(項目)的共性。任志宏評價,近年來廣東向金融強省邁進的步伐不斷加快,金融機構對標國際金融最高標準苦練內功可圈可點,有些金融產品標準已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最典型的是本次獲獎的深交所創業板改革試點注冊制以及深市股票期權試點制度項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的風險模型設計方案等。”
“創新項目不僅類型豐富、覆蓋面廣,而且特色鮮明、示范性強,都具有較強的行業代表性和示范意義,充分體現了廣東金融業基礎設施雄厚、金融體系完備、金融創新活躍的特點。”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賦能實體??
紓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據悉,發展、穩定、科技是評選辦法中三個關鍵詞,這也是此次評選表彰廣東金融機構通過制度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及技術創新服務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三個方向。
金融發展史是一部創新的歷史,創新是金融業永恒的話題。推動金融創新,增強金融機構綜合競爭力,促進廣東金融業發展并更好地服務廣東高質量發展是此次評選的目的之一。在任志宏看來,獲獎項目均有一個共同特點,即“緊貼廣東實體經濟發展需求,創新性強、示范性好。”他以太平財險的《港珠澳大橋跨境車輛保險項目》舉例,認為該項目非常精準地找到了大灣區金融要素互聯互通的難點和痛點問題,對于粵港澳三地金融縱深發展非常有價值。
在提高金融行業運行質效方面,易行健認為,評獎體現了廣東引導金融機構通過創新進一步提高交易效率、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助力進一步提高直接融資規模,比較典型的如深交所的一等獎項目《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深市股票期權試點》。
在賦能實體經濟方面,易行健介紹,評獎表彰了廣東金融機構通過金融改革創新,著力紓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如廣州銀行電子結算中心獲一等獎的項目《廣東省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和融資對接平臺(粵信融)》。
任志宏認為,評獎體現了廣東金融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撐服務作用。
金融穩,經濟穩。金融安全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易行健分析,評獎也體現了金融機構為廣東省實現金融安全穩定運行,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作出的貢獻。如廣州金融科技獲獎項目《廣東省非法金融活動監測預警系統》。
評選也把握住了數字金融發展賽道的前沿地帶。“本次獲獎項目能看到數字先行者的影子。”任志宏分析,這些獲獎項目從實體經濟需求出發,用數字金融思維精準施策,“既反映了專業水準,也體現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責任擔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評選的不少創新成果、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廣東農村信用社組建農商行改制化險案例已經成為國內化解地方金融風險教科書般經典案例。”任志宏說,該項目貢獻了廣東經驗。
以評促建??
加快建設金融強省的步伐
當前廣東正加快大灣區金融改革創新開放,全力做好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大文章。今年廣東印發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首次將“金融”單列成章,提出共建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加快建設金融強省。
今年以來,廣東金融業總體規模、綜合實力、國際影響進一步增強。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廣東省金融業保持穩健增長態勢,實現增加值8190億元,同比增長6.0%,占GDP的比重達9.3%,各項主要金融指標保持較快增長勢頭。2021年1—10月,廣東新增社會融資規模超3萬億元,占全國的1/8;新增貸款2.25萬億元,占全國新增信貸的1/8;資本市場直接融資10343億元,占全國的1/6,支撐實體經濟逐步回穩。
廣東此次“以評促建”,旨在用市場的邏輯調動金融主體創新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加快金融改革創新發展步伐。易行健認為,評選充分體現了廣東對于金融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及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重要性的高度重視,表明廣東加快建設金融強省的決心。
創新是金融改革發展的驅動力,是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原動力。易行健認為,通過金融創新將加強粵港澳在金融體制機制和標準上的對接,促進粵港澳金融優勢互補錯位發展,落實“十四五”規劃中“實施更高水平金融開放,攜手港澳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的任務部署。
站在新的起點上,廣東金融創新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如今,包括評選項目在內的一系列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的措施正在全省實施。
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介紹,下一步廣東金融系統將錨定建設金融強省目標,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雙區”建設的歷史性機遇,發揮廣州、深圳“雙城聯動”效應,輻射帶動全省優化金融布局,支持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緊扣金融科技發展新趨勢,全面推進金融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構建服務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的大金融體系,實施更高水平金融開放,建設生態環境優良的金融安全區和普惠金融示范區,提升金融產業發展能級和競爭力,實現金融改革開放創新走在全國前列。
【評選關鍵詞】
發展
獲獎項目均有一個共同特點,即緊貼廣東實體經濟發展需求,創新性強、示范性好。
穩定
評選體現金融機構為廣東實現金融安全穩定運行,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作出的貢獻。
科技
評選把握住了數字金融發展賽道的前沿地帶,獲獎項目能看到數字先行者的影子,反映出專業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