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廣東省政府官網發布的《廣東省進一步促進消費若干措施》(下稱《措施》)提出,省對各地促消費行動實行獎補政策。未出臺促消費政策的地市必須在5月1日前制定具體實施方案,開展促消費活動。
連日來,深圳、佛山、江門等地已陸續發放消費券,其中深圳發放高達5億元的消費券。業內專家認為,要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還要從促進就業和提升收入、完善社保醫療措施、破除消費領域體制機制障礙等方面綜合施力。
省里對各地進行獎補
截至4月28日中午12時30分,美團平臺上發放的深圳首輪消費券,已被領取48萬張,餐飲、外賣等消費券已核銷超過3000張。28日起,深圳通過美團、京東平臺陸續發放4億元購物消費券、6000萬元餐飲消費券、1000萬元文體旅游消費券、30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
佛山南海推出千萬元文旅優惠券,市民可在區內符合條件的酒店、旅游景區、旅行社、營業性電影院、民宿、博物館文創等旅游和文體娛樂業企業使用。江門推出購房消費大禮包,為購置新建商品住房并辦理合同網簽手續的購房人,準備了9000套、總價值3700萬元的消費券。
《措施》提出,鼓勵各地發放消費券、惠民券等,用于零售、餐飲、文旅、住宿、體育領域消費,活躍消費市場。為此,廣東還將對各地促消費行動實行獎補政策,并將今年以來已出臺的促消費政策納入獎補范圍。其中,對珠三角地市(不含深圳市)按其發放消費券實際支出的50%比例補貼,每市最高補貼不超過3000萬元。
根據《措施》,粵東、粵西、粵北各市發放消費券不得少于500萬元,省級財政給予每市500萬元的基礎補貼,鼓勵其加大消費券發放額度,超出基礎部分按70%比例補貼,每市最高補貼不超過2500萬元。
暨南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廣東消費經濟學會副會長鄭英隆認為,由省對各地實行獎補,特別是明確提出對粵東、粵西、粵北各市發放消費券進行補貼,這將有效提高消費券發放的覆蓋范圍,對全省消費都會產生較好的促進作用。
“大紅包”提振消費信心
“這兩天,我們在龍崗區的門店已有消費者拿著消費券,前來使用、核銷消費券了。”國內知名生鮮水果連鎖企業百果園有關負責人說,該公司在深圳的500多家店,均可使用消費券。政府的促消費舉措,會在一定程度上拉動消費和提振經營。探魚餐飲品牌營運總監舒小琳也認為,此次政府投入大額消費補貼,讓商家備受鼓舞,希望此舉能夠帶動假期消費經濟。
國泰君安研報顯示,政府發放消費券,一方面有利于促進短期消費、恢復消費信心,另一方面通過對商家的間接補貼,增加商家短期收入、緩解經濟低迷時期商家經營壓力。消費券具有一定的“乘數效應”,每投放1元消費券可產生2到3倍的直接消費乘數。
促就業提收入是根本
在此次消費券的發放渠道上,很多城市都與電商平臺進行合作,比如深圳消費者可登錄美團或大眾點評APP進行搶券。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本次消費券的發放方式是市場化和開放式、普惠型的,針對所有身處深圳的人士且不區分是否為常住人口,而通過相關平臺APP進行數字化發放也大大提高發放效率。”
鄭英隆認為,很多消費具有較強的相關性,比如新能源汽車往往可以帶動車載設備或自駕出行相關的服務消費,可以圍繞消費鏈條來布局更加豐富的促消費舉措。
柏文喜提出,要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打通國內大循環,需要從促進就業和提升收入、完善社保醫療措施、破除消費領域體制機制障礙等方面綜合施力,才能持續推動消費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