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計量發展規劃(2022—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印發,提出到2035年廣東計量事業發展的藍圖和行動綱領,助力廣東制造業當家,為廣東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規劃》以“堅持創新突破、改革引領;堅持需求牽引、供給提升;堅持協同融合、開放共享”三項基本原則,明確到2025年的總體目標:“廣東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計量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并提出到2035年的遠景目標:“建成以量子計量為核心、科技水平一流、符合時代發展需求和國際化發展潮流的廣東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水平顯著提升。”
《規劃》從四個方面制訂了28條措施。在加強計量基礎研究,提升計量科學技術水平方面,《規劃》提出,要加強計量基礎和前沿測量技術研究,攻克一批填補國內空白的關鍵計量測試技術。開展新型量值傳遞溯源技術和關鍵共性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推動高精度、集成化、微型化、智能化的新型傳感技術提升。開展計量數字化轉型研究,建設一批計量科技創新基地和先進測量實驗室。
服務重點領域發展,持續增強計量服務保障能力。《規劃》提出,要支撐先進制造與質量提升,在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等領域建立一批重要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和聯盟。
其中,服務高端儀器發展和精密制造,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儀器儀表企業。加強人工智能計量基礎理論、評估方法和關鍵共性計量技術研究,服務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發展。圍繞服務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加強時間頻率標準等數字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林業相關計量標準建設,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立完善海洋領域計量保證與監督體系,提升國土空間計量保障能力。加強碳排放關鍵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應用,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加強數字化醫療影像設備、診斷系統等智能醫療設備的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服務健康廣東戰略。
計量的精確性離不開計量技術基礎。廣東將以依法設置和授權的計量技術機構為主,構建新型量值傳遞溯源體系。穩步推進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提高我省強制檢定覆蓋能力。面向廣東重點產業需求,實施標準物質提升工程,加大標準物質研制應用。推動計量技術機構創新發展,打造一批綜合實力國內領先的計量技術機構。加強計量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造就一批知名計量專家。完善企業計量體系,引導企業建立完善與科研、生產、經營相適應的計量管理制度保障體系,推廣測量管理體系認證。加強與計量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計量比對,鼓勵計量器具制造企業和計量技術機構“走出去”。
廣東還將提升計量監管效能,完善計量監督管理體系。修訂《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辦法》,完善相關配套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構建適應發展需要的計量法規制度體系。推動計量監管制度改革,建立運轉有效的新型計量監管模式。實施計量惠民工程,加強計量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民生計量監督管理。創新智慧計量監管模式,不斷提升計量數字化、智能化監管水平。完善誠信計量體系,推進計量信用監管,培育誠信計量示范單位。加強計量業務監管與綜合執法銜接、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推動計量服務市場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