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省政府網站公布了《廣東省地質災害綜合防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下稱《行動方案》)。
未來三年,廣東在地質災害防治上將堅持防災工作重心前移,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重點從災后治理向災前預防轉變,把減輕地質災害風險貫穿地質災害防治全過程,全方位提升地質災害風險隱患識別、管控、綜合治理能力。結合廣東汛期地質災害多發的特點,接下來,我省還將開展“龍舟水”地質災害防御攻堅戰。
編制行政村風控圖冊
圍繞《行動方案》提出的目標,廣東將加快實施地質災害風險隱患調查評價工程、地質災害風險隱患監測預警工程、地質災害風險隱患綜合治理工程、汛期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攻堅工程、地質災害科技支撐能力建設工程和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制度保障工程,這也是未來三年我省地質災害防治的重點任務。
通過推進這六項重點任務,今后三年,廣東將實施不少于100個重點鄉鎮1∶10000地質災害精細化調查,科學評價風險等級,編制行政村“一圖一表”風險管控圖冊,明確風險管控措施和臨災轉移避險指引。
同時,還將開展珠三角地區地面沉降和巖溶地面塌陷調查,掌握區域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現狀及變化趨勢,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
在每年汛前、汛中和汛后,我省各行業部門將實施地質災害風險隱患排查,對發現的新增風險隱患及時建立臺賬,明確防治責任,落實防治措施,實現風險隱患動態更新,并將臺賬納入本地區地質災害風險隱患“一張圖”。
深入開展防災避險培訓
每年汛期是廣東地質災害的高發期。為了進一步提升民眾的防災避險意識,我省將開展“百名專家聯千村(學校)”地質災害防治培訓行動,深入1000個行政村、學校開展“四講”(講危害、講識別、講監測、講避險)活動。
同時,還將把地質災害隱患點防災預案制度逐步推廣至行業風險點、風險區,明確臨災轉移避險范圍、預警信號、轉移路線、避險安置點、轉移責任人等要素,強化綜合防災演練、臨災避險演練和對轉移避險群眾安全返回工作的技術指導,做到轉移有標準、預案可執行、群眾能配合、安置有保障、返回保安全。
我省還將開展“龍舟水”地質災害防御攻堅戰。突出加強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防御,堅決做到提前謀劃、會商研判、提級防御、力量前置、聯合督導、值班值守、宣傳引導、人員轉移、安全評估、排危除險“十到位”,做到在預警響應期間地質災害危險區域群眾應轉盡轉,對風險高、險情緊迫、治理措施相對簡單的地質災害災情險情按照應急工程處置程序及時排危除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