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工作任務》(下稱《工作任務》),提出七大方面22項重點改革任務。根據《工作任務》,廣東將推動1—2個省市共建高質量發展示范市創建,遴選13個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126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同時,加速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力爭2024年底前全省超過85%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國家能力標準。
開展賦予公共衛生醫師處方權試點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需要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工作任務》提出,因地制宜學習推廣三明醫改經驗,持續完善部門溝通協調機制,促進醫療、醫保、醫藥政策協同、信息聯通、監管聯動。
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是合理配置醫療資源、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舉措。《工作任務》明確,深入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指導有關地市積極爭取國家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改革試點,遴選13個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126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
圍繞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建設,《工作任務》提出,指導廣州、深圳、珠海加快推進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建設,2024年10月底前出臺推進縣域醫共體中心藥房建設實施方案。同時,加快提升15個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試點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力爭2024年底前全省超過85%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國家能力標準,超過25%達到國家推薦標準。
聚焦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工作任務》明確,推動2家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2家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單位和1家試點單位中西醫協同內涵建設,持續建設33個中醫藥人才培養基地和40個重點學科。
此外,推動90%以上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二級以上公立醫院設立公共衛生科室,推動醫療機構疾控監督員制度實現市縣全覆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5元,組織開展賦予公共衛生醫師處方權試點。
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30元
在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方面,《工作任務》明確,指導廣州市開展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推進2家委省共建試點醫院建設,持續加強護理隊伍建設,合理提高護理服務價格和護理人員待遇。
同時,指導推動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平穩實施,合理核定本地區公立醫院薪酬總量,進一步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資政策。健全縣域醫共體、城市醫療集團利益共享和激勵分配等機制,將醫院間薪酬水平以及內部分配差距調控在合理范圍,保障低年資醫務人員薪酬待遇。
在支付方式改革方面,《工作任務》提出,2024年12月底前出臺全省按病種分值付費管理辦法,探索對創新藥和先進醫療技術在按病組和病種分值付費中予以特病單議,探索實施全科醫療服務按人頭付費改革。加快藥品耗材集中采購改革,開展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對協議期滿批次開展接續工作,持續推進藥品耗材價格形成機制改革。
此外,將符合條件的公建規范化村衛生站和獲得各級財政補助的村衛生站納入醫保結算,全面落實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進一步聚焦兒科、產科、精神、中醫等臨床學科。堅持將價格構成中技術勞務占比60%以上的項目優先納入調價范圍,使此類項目的數量和金額均達到調價總數和總金額的60%以上,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30元。
創新是滿足群眾用藥需求的關鍵因素。《工作任務》還提出,加大創新藥全鏈條支持力度,持續深化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探索對創新醫療器械企業的審評服務前置,持續推進“嶺南名方”遴選試點工作。根據臨床用藥需求,對協議期內國家談判藥品“應配盡配”,推動一批歷史悠久、口碑良好的醫療機構中藥制劑研發轉化為中藥新藥,推進廣州、深圳提升臨床研究和成果轉化能力試點。
選派2000名執業醫師服務基層
“一老一小”牽動萬千家庭,關乎民生福祉。《工作任務》明確,深入推進“一老一小”相關改革,免費為至少58.8萬名孕婦提供產前篩查,推動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比例達到85%以上、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率達到90%。
在推動健康灣區建設方面,深化跨境重大傳染病聯防聯控、診療與應急合作,健全大灣區內重癥傳染病會診、緊急醫療救援聯動機制。同時,持續擴大“港澳藥械通”目錄與臨床應用范圍。
高水平醫學人才是支撐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聚焦醫學人才培養,《工作任務》提出,加快新醫科建設,推動因校制宜設置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在具體目標方面,全年培養全科醫生2000人、住院醫師(含中醫、專碩研究生)1萬人,向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定向招錄培養2000名以上本科、專科醫學生,選派2000名執業醫師服務基層。
在發揮信息化支撐效能方面,廣東將實施數字化轉型發展攻堅行動,推進檢查結果共享、省級影像云平臺建設,加強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深化電子健康碼、醫保碼應用,2024年底前基本實現全省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信息共享,全部接入檢查檢驗結果共享互認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