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廣東省政府網站掛網公布《關于高質量發展資本市場助力廣東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這是近年來廣東發布的首份聚焦以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服務現代化體系高水平建設的省級文件。
《若干措施》明確提出,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有力支持制造強省、科創強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建設;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培育長期耐心資本;全面加強監管,有效提升上市公司發展質量和結構;聚集發展具有國際水平的投資銀行和財富管理機構,培育世界一流上市公司群體等具體目標。
縱覽《若干措施》中七方面28條內容,不難發現,其不僅系統、全面地提出了廣東推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相關舉措,而且創新性、有針對性地對廣東資本市場發展的現實需求和相關問題提出了具體解決方案,為未來一段時間廣東高質量建設資本市場描繪了“施工圖”。
聚焦廣東發展現實需求
28條舉措“廣東味”十足
“《若干措施》的出臺恰逢其時,為廣東資本市場更上一層樓提出優增量、提存量、促協調、優服務、強監管、防風險等方面的務實舉措。”廣東省社會科學院財政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李禮表示。
剛剛過去的2024年,全國直接融資規模及并購重組市場出現整體下滑,但廣東IPO家數及融資額、股權再融資企業家數及融資額、實施并購重組的上市公司家數等指標仍居全國首位,展現出廣東經濟的強大韌性。
然而,從長遠來看,廣東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仍面臨不少挑戰。一位業內人士舉例,廣東資本市場利用意識有待加強、科技型企業上市后備資源有待充足、私募股權創投市場發展仍有較大空間、金融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亟待解決、證券中介服務機構綜合實力和服務能力有待提升等。
《若干措施》根據這些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系統性地提出了具體舉措。
具體包括,構建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系,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加速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服務制造強省建設;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助力推進“百千萬工程”建設和區域協調發展;健全資本市場體系,著力構建現代金融體系;加強監管協同聯動,規范資本市場秩序;防范化解資本市場風險,服務社會穩定發展等措施。
“這些內容不僅是全面貫徹新‘國九條’政策文件精神、聚焦落實廣東省委‘1310’具體部署的有力體現,而且將資本市場發展與廣東的重大戰略、重點產業、重點領域相結合,有助于全面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李禮表示。
他認為,《若干措施》以資本市場強監管、防風險和促發展為主線,在推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同時,更好服務廣東金融強省、制造強省、科創強省、“百千萬工程”等重要部署,完善服務實體經濟的資本市場“工具箱”,為各地市和相關部門開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提供系統性指導意見,“廣東味”十足。
廣東證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若干措施》將更好指導廣東各地各部門對資本市場作用進行再認識、對金融工作能力進行再提高,將有利于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助力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
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
推出諸多創新性舉措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縣域經濟發展,全面實施“百千萬工程”,著力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大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分類引導差異化發展。
在“促協調”,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全力推進“百千萬工程”建設和區域協調發展方面,《若干意見》提出了諸多創新性的政策舉措。
縣域上市公司是縣域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在賦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探索設立省‘百千萬工程’基金,用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基金,建立完善支持縣域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上市公司募投項目落地”等內容。
“《若干措施》細化了金融助力‘百千萬工程’建設和區域協調發展的具體措施。例如聚焦縣域上市公司,通過完善相關支持政策措施,帶動所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恒健控股公司董事長唐軍表示。
省委“1310”具體部署提出,始終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在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取得新突破。
當前,來自上市公司、產業龍頭的產業資本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要提升存量上市公司質量,以全面鞏固和提升廣東制造業發展基礎和優勢。
廣東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和資本實力,《若干措施》以此為基礎,提出重點發揮上市公司鏈主作用。鼓勵引導產業鏈頭部公司立足主業積極參與創業投資、股權投資。
“這說明,廣東已經充分認識到產業資本作為長期、耐心、專業資本的特質。”一位業內專家表示,廣東上市公司股權投資業務長期處于自發、散發狀態,未能形成上市公司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合力。《若干措施》明確鼓勵引導產業鏈頭部公司立足主業,積極參與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將為風投創投募資開辟新渠道。
廣東既是經濟大省,也是基礎設施大省,具有形成萬億級REITs(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市場中心的基礎條件。
針對這片“藍海”,《若干措施》提出大力發展多層次REITs體系。建立地方政府公募REITs后備項目庫,完善工作機制協調解決公募REITs項目申報過程中的規劃、用地、稅收等問題。完善國有企業考核機制,積極通過REITs加快盤活資產。對此,廣州一位公募基金人士認為,這體現出廣東搶抓REITs發展機遇,支持REITs發展,全面塑造廣東REITs特色化發展優勢的政策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若干措施》還提出,培育壯大優質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群體。推動有條件的省屬企業和地市收購證券公司,加快打造全牌照金融控股平臺。“目前,廣東尚無一家擁有證券基金牌照的省屬金融平臺。”李禮表示,《若干意見》提出這一舉措,將有利于省內投資銀行、投資機構力量的整合。
引更多金融“活水”
培育新質生產力
《若干措施》針對廣東經濟產業發展特點,以及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存在的短板問題,提出了相應的“鍛長板、補短板”務實舉措。
例如,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優勢,《若干措施》提出深化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支持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境外上市,鼓勵優質紅籌企業回歸A股,推進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臺金融開放,支持深圳證券交易所、廣州期貨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產品掛牌合作等內容。
“隨著債券通上線,QFII/RQFII全面取消額度限制,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不斷優化以及‘互換通’開通;相信未來將有更多互聯互通深化措施,促進大灣區金融市場融合,服務國家金融強國發展戰略,實現高質量發展。”李禮說。
《若干措施》從上市培育、風投創投、股權退出、中介服務等方面著手,全方位、立體化提出提升廣東資本市場對科技型企業的培育引導和支持。這背后,是近年來廣東大力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新興產業集群,但新增上市公司并未充分反映廣東經濟發展的新趨勢,科技型企業上市后備資源不足。
“這些措施聚焦廣東‘硬科技’屬性上市公司及后備企業相對較少等短板,細化提出很多具體內容。”李禮認為,《若干措施》中“建立‘股、債、基、期、指’聯動的多層次支撐體系”“探索對國資創業投資機構按照整個基金生命周期進行考核”“大力發展并購基金和二手份額轉讓基金”等內容,說明廣東正在以更積極的姿態,加快將金融“活水”導入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培育領域。
省委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強化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其具體手段就是加強金融系統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金融干部人才的培養,《若干措施》針對基層資本市場專業人才不足問題,提出建立交流、掛職鍛煉機制,推動基層領導干部學好用好資本市場,將黨對金融的領導更好體現在促進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各方面。
“廣東基層金融工作力量主要集中在地市和少數經濟發達的區域,部分地市已經不再設立金融局、大多數區縣欠缺金融人才,資本市場政策傳導與工作下沉力度不足。《若干措施》中關于強化干部隊伍建設的相關措施,有助于補上這一短板。”李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