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將廣東建設成為充分就業先行省、產業就業協同區、創業創新活力區、高素質人力資源集聚區、和諧勞動關系示范區。”日前,省政府印發的貫徹落實國家《“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明確了“十三五”期間廣東促進就業工作的目標。
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累計55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按照“一園多區”的模式,整合省本級以及廣州、深圳、珠海、佛山已建或在建產業園資源,以部省市共建模式打造“中國華南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推動共享經濟率先在交通、住宿、餐飲、金融、教育培訓、技術服務等領域取得突破,支持發展新型就業模式。”意見提出,增強現代服務業吸納就業能力,特別是深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互聯網與服務業各領域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具有鮮明特色和較強競爭力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
為了增強產業協同吸納就業能力,意見還明確,推進經濟結構戰略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加快形成多支柱的新興產業體系,在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中促進就業;積極發展生態農業、設施農業、高效農業,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商、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扶持創建一批專業特色小城鎮,支持建設一批小城鎮園區,推動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加強珠三角地區與粵東西北地區產業共建,積極引導高素質勞動力向珠三角中心城鎮和產業轉移園區集聚;鼓勵粵東西北地區發展生態旅游、觀光農業等就業容量大的綠色產業,促進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通過創業帶動就業已經成為促進就業工作的重要舉措。意見提出,營造促進創業創新的良好氛圍,拓寬創業創新投融資渠道,健全創業創新服務體系,激發各類人才創業創新活力。
主要包括:加大對初創企業項目開發、場地支持、租金減免、住房優惠、稅費減免等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培育一批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創新型企業;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依法發行小微企業貸款專項金融債券和小微企業貸款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推動金融機構創新投貸結合產品支持科創型中小微企業發展;鼓勵各類創業園區(孵化基地)等與互聯網融合創新,建設一批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眾創空間,打造一批省級“雙創”示范基地;細化促進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殘疾人、登記失業人員等群體創業補貼扶持政策。
為提升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匹配能力,推進就業公共服務重點平臺建設,意見提出,力爭到2020年,建成1個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3至5個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成1個省級綜合性創業孵化(實訓)示范基地,珠三角地區和粵東西北地區各培育15家區域性(特色性)創業孵化基地,各地級以上市和縣(市、區)認定的創業孵化基地達1000家以上。
意見還提出,建設和諧勞動關系綜合試驗區,推進勞動保障監察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兩網化”和全省互聯網舉報投訴系統,推進勞資糾紛應急處置平臺建設,依托“互聯網+”提升勞動監察執法效能,實現欠薪案件“全省一點舉報、全域聯動處置”;加快推進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工作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做實、做強街道鄉鎮勞動爭議調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