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政府日前印發了《廣東省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大力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擴大有效供給,推動實體零售由銷售商品向引導生產和創新生活方式轉變,實現實體零售戰略變革、模式再造和服務提升,進一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服務水平。到2020年,全省實體零售業區域、業態、商品結構顯著優化提升,基本形成更加適應需求變化的供給結構,實體零售促進商品流通的基礎作用進一步鞏固,引導生產、擴大消費的載體作用進一步增強。
創新發展方式
改變傳統經營模式
方案提出,調整區域結構,支持商業設施富余地區的企業利用資本、品牌和技術優勢,由珠三角地區向粵東西北地區轉移,由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延伸和下沉,形成區域競爭優勢,培育新的增長點。
調整商品結構。引導企業改變千店同品現象,不斷調整和優化商品品類,兼顧各類消費群體需求,滿足品質化、品牌化、個性化、定制化消費需求,促進供需對接。積極開展地方特色產品、品牌產品、老字號產品“全國行”“網上行”和“進名店”等供需對接活動,加快培育商品品牌、商店品牌,擴大品質消費,完善品牌消費環境。
促進跨界融合
培育一批平臺載體
在促進線上線下融合方面,方案鼓勵大型實體零售企業利用品牌、采購分銷和運營管理優勢,與線上優勢企業通過戰略合作、交叉持股、并購重組等多種形式整合市場資源,培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型市場主體。建立社會化、市場化的數據應用機制,鼓勵電子商務平臺向實體零售企業有條件地開放數據資源,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經營決策和社會化協作水平,實現線上線下共贏發展。
方案還要求促進多領域協同,大力發展平臺經濟,積極爭取開展流通創新基地試點,鼓勵發展生活服務、社區綜合服務等平臺,支持創新創業服務中心運用“互聯網+”提升對入孵團隊、創業團隊、創客空間等創新主體的公共服務水平,培育一批為中小企業和創業者提供專業化服務的平臺載體,提高協同創新能力。深化國有商貿企業改革,鼓勵各類投資者參與國有商貿企業改制重組,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