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策解讀 > 文件解讀 > 媒體解讀

2020年建成陸海統籌天地一體監測網

時間 : 2017-03-20 09:37:49 來源 : 南方日報
【打印】 【字體:

  如何全面、客觀反映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廣東將加快推進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記者19日從省政府網站了解到,經省委、省政府同意,《廣東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近日由省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

  《方案》提出,到2020年,建成陸海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體系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基本建成,各級各類監測數據系統互聯共享,監測信息統一規范發布,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顯提升。

  大氣環境監測

  將機動車信息與大氣監測網聯動

  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由哪些要素組成?《方案》提出,省環境保護廳會同有關部門統一規劃、分步建設涵蓋大氣、水、土壤、噪聲、輻射、生態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在大氣環境監測網絡方面,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廣東早在2013年已率先全面實施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污染物包括PM2.5等6項),目前省級空氣環境監測網絡由116個自動監測站組成,覆蓋全省21個地級以上城市,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接下來要逐漸將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建設到縣。

  根據《方案》,廣東將在現有城市站、區域站、超級站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布點,加強站點建設,推進縣級空氣自動監測站建設,2018年底前所有縣(市、區)全部按新空氣質量標準建成空氣自動監測站。

  此外,一些距離排放源較近的地點亦將進行針對性的監測。《方案》提出,將逐步建設路邊、碼頭、農村等空氣監測站點及垂直監測、遙感監測等專題站點,將機動車信息庫與大氣環境監測網絡聯動。在全國率先建設全省大氣復合污染成分監測網。

  水環境監測

  跨行政區河流交接面水質將實時監控

  治水是廣東環境質量改善的重點之一,水環境監測網絡也將繼續優化完善。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廣東地表水環境監測網絡有162個監測斷面,覆蓋大江大河干支流、省界河流、入海河流、主要湖庫等;近岸海域環境監測網絡有103個監測斷面,覆蓋13個沿海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監測網有290個,覆蓋地市、縣級和典型鄉鎮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

  根據《方案》,在現有大江大河干支流、省界河流、入海河流、主要湖庫及入庫支流監測斷面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布點,加強對飲用水水源地、產業轉移園區、重大環境風險源下游等環境敏感斷面的監測,逐步補充主要江河、農村水環境、重要港灣及人類活動頻繁海域等監測斷面。

  針對跨市河流治理等治水難點,《方案》提出,開展跨行政區河流交接斷面以及公眾關注河段的水質與主要污染物通量實時監控。逐步開展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生物毒性實時監控系統建設(計劃在珠江、韓江等流域建設15個監測點位)。提升全省飲用水水源水質全指標監測、水生生物監測、地下水環境監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化學物質監測能力。

  土壤與生態監測

  用無人機船監測重點生態功能區

  與大氣與水環境監測相比,土壤環境監測起步相對較晚。省環保部門相關專家介紹,此前農業、環保等部門也對我國土壤污染狀況做過調查,但密度偏低、技術指標不統一,今年各地將抓緊啟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

  《方案》提出,逐步建立以耕地、飲用水水源地和污染地塊等為重點的土壤環境監測網絡(點位數約7600個),涵蓋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區域、主要農產品產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行業企業及其周邊地區、大型交通干線兩側、歷史污染區域等。建立省級土壤多功能樣品庫(占地約5000平方米),提升全省土壤環境監測能力。

  在生態監測網絡建設方面,無人機、無人船及遙感技術也將派上用場。《方案》提出,建設衛星遙感監測監控中心,提升衛星遙感監測能力。打造無人機航空、無人船遙感應用示范基地,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遙感立體監測網絡,實現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脆弱區和敏感區等區域的大范圍、全天候監測。在生態保護紅線區、重點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等重點地區,建立生態地面定位觀測站或定位觀測樣地,實現對各物種組成、群落結構、生態系統功能等指標的監測,并定期開展重點地區生態狀況遙感監測與評估。

  輔助監管執法

  污染源自動監測報警與執法聯動

  “加強生態環境監測,更能利用龐大的環境大數據,提高環境監管與執法效能。”環保專家分析。對此,《方案》提出,通過集成共享,統一發布,逐步構建全省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并與國家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對接,形成國家、省、市、縣四級逐級貫通的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傳輸體系。制定發布生態環境監測信息公開事項清單和開放數據目錄,及時準確發布全省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及生態狀況監測信息。

  《方案》要求,建立完善省、市、縣三級重點污染源名單,并每年進行動態更新。建立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預警體系。完善重點排污單位污染排放自動監測與異常報警機制,提高污染物超標排放、在線監測設備運行和重要核設施流出物異常等信息追蹤、捕獲與報警能力以及企業排污狀況智能化監控水平。

  廣東還將實現生態環境監測與執法聯動。各級環境保護部門依法履行對排污單位的環境監管職責,依托污染源監測開展監管執法,建立監測與監管執法聯席會議制度和快速響應機制,制定監測與執法聯動工作規程,并根據污染物排放和自動報警信息,實施現場同步監測與執法。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