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省政府網站發布的《廣東省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顯示,我省目標為全面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實現應保盡保,推動實現社會保險法定人員全覆蓋,到2018年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達到并穩定在98%以上;精準識別社會保障扶貧對象,實現貧困人口全覆蓋,實現社保政策對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貧困人口兜底脫貧:“互聯網+社保”技術廣泛運用,實現社會保障卡“一卡通”。
實現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收統支
《規劃》提出,實施全民參保計劃,開展全民參保登記,建立全省統一的全民參保登記數據庫,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以非公有制企業、中小微企業、靈活就業人員為重點擴大參保覆蓋面,積極引導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參加社會保險。
在養老保險方面,《規劃》提出探索推進養老保險城鄉一體化。出臺政策鼓勵引導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進一步規范和完善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對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分階段提高省級調劑金上繳比例,2017年提高至14%,2018年提高至16%,2020年提高至20%并實現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收統支。
在醫療保險方面,實施醫療保險城鄉一體化行動計劃,整合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2020年所有養老機構全部建立醫養結合機制
《規劃》提出進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將全省劃分為四類,制定發布每年度全省低保最低標準,各地城鎮、農村低保標準不低于當地上年度人均消費支出的目標比例,并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同步提高;將所有符合條件的貧困家庭納入低保范圍。出臺《廣東省困難群眾醫療救助暫行辦法》;健全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
此外,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方面,《規劃》顯示,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江門7市及順德區養老床位數達到老年人口總數的3.6%以上;其他地區的養老床位數達到老年人口總數的3.5%以上;到2017年,50%以上的養老機構建立醫養結合機制,到2020年,所有的養老機構建立醫養結合機制。
實施殘疾人生活兜底保障計劃
《規劃》提出,實施殘疾人生活兜底保障計劃,確保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水平保持全國前列,每年為100萬人次符合申領條件的殘疾人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實施殘疾人專職委員公益崗位開發計劃,扶持適合殘疾人就業的行業和產業發展,開發政府公益性崗位。
此外,《規劃》提出優先保障殘疾人基本住房,對符合條件的城鎮殘疾人家庭,優先配租公共租賃住房或發放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租賃補貼;對配租公共租賃住房的,在樓層、戶型選擇等方面給予照顧,適當減免租金。同等條件下優先保障經濟困難的殘疾人家庭納入危房改造工程,對無自籌資金的殘疾人家庭給予傾斜照顧;推進殘疾人家庭居家無障礙環境改造工程,力爭到2020年實現應改盡改。
《規劃》還提出了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工程,大力發行社會保障卡,基本實現“一人一卡”;推行新一代社會保障卡,充分發揮社會保障卡電子身份憑證、信息記錄、自助查詢、待遇領取和結算支付功能,拓展在財政、殘聯、農業、林業、住房等政府公共服務領域中的應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