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發布方案推進國內貿易流通發展方式轉變
2020年基本形成全省內貿現代化流通體系
為加快推進我省國內貿易流通發展方式轉變,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我省制定了推進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內貿流通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改善,區域和城鄉流通網絡更加暢通,信息化水平和集約化程度顯著提升,標準化體系建設取得良好成效,基本形成規則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監管有力、暢通高效的現代化流通體系和較完善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推進農村流通節點建設
方案要求,積極參與“3縱5橫”全國骨干流通大通道建設。發揮珠江三角洲地區流通產業集聚和交通基礎設施發達的優勢,依托京港澳高速、京廣鐵路等綜合交通運輸通道,建設南北貫通的跨區域流通主干道,串聯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長江中游地區和港澳地區。加快粵東西北高速公路網絡建設和粵東地區鐵路電氣化改造,大力推進相關港口鐵路建設,加強省內高速公路和鐵路與重要港區和沿海港口的銜接;提升西江水道通航能力,依托珠江—西江黃金水道和南廣、貴廣鐵路等鐵水聯運資源,建設連接西南腹地和東部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內貿流通大通道。推進信息采集和監測設施與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工程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和改造構建智能交通感知網絡,建設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
在推動區域市場一體化方面,方案要求推進省內區域市場協調發展,建設以廣州、深圳國家級流通節點城市為樞紐,以東莞、佛山區域級流通節點城市為支撐的流通網絡,重點打造汕頭、韶關、湛江等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大流通節點,促進流通產業集聚區向粵東西北延伸。
為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方案提出統籌規劃城鄉商業網點功能和布局,提高流通設施利用效率。大力發展社區商業,推廣廣州、東莞市城市共同配送試點經驗。在農村,則全力推進農村流通節點建設。加快構建由骨干網絡、樞紐節點、配送終端構成的多層次物流體系,暢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
引導企業線上線下發展
推進“互聯網+流通”行動是提升內貿流通的重要舉措。方案要求加快流通網絡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設改造,引導傳統零售業、批發業、生活服務業等內貿流通企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建立數據應用市場化機制,推動第三方數據平臺向流通企業開放資源,為企業經營提供信息支撐。充分發揮實體店在線下體驗、服務和物流等方面的優勢,引導自建網絡交易平臺或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發展網上經營,創新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社區配送、上門服務等模式。促進電子商務進社區,鼓勵電子商務企業整合社區現有便民服務功能和設施。培育壯大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引導農村傳統生產企業、市場經營主體開展電商化改造,促進農村消費品、農資、特色農產品和鄉村旅游服務網購網銷。
在物流業經營模式創新方面,方案提出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物聯網技術推動物流與商流、資金流、信息流集成運作,推進物流業與商貿業深度融合,打造智慧物流體系,大力發展物聯網。此外,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和智慧物流,扶持物流信息平臺型企業發展,建設一批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對接跨地區、跨行業數據庫,并實現與全國物流信息網資源銜接,促進運輸資源和服務信息高效匹配,降低車輛空駛率,提高物流標準化、專業化水平。抓住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戰略機遇,開展粵港澳—東盟甩掛運輸系統示范試點,推進集裝箱、大宗散貨等江海聯運、鐵水聯運信息互聯互通,大力推廣電子路單,打造“一單到底”的全程物流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