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策解讀 > 文件解讀 > 媒體解讀

廣東出臺“外資十條”打造營商環境新優勢

時間 : 2017-12-05 18:06:59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讓外商體驗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省政府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公布《廣東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政策措施》(下稱“外資十條”)。廣東在2017《財富》全球論壇即將開幕、特朗普稅改通過之際,聚焦吸引優質外資、高端人才,又一次為新型全球化助力、發聲。利用外資是廣東外向型經濟的特色和優勢,當前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正當其時。十九大對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作出全新部署,國務院今年連出兩項促進外資新政。近日召開的省委常委會議明確,推動形成廣東對外開放新格局,營造廣東營商環境新優勢,為進一步積極利用外資、吸引高端人才營造良好氛圍。

  省商務廳廳長鄭建榮透露,“外資十條”的實施將放開30%限制外商投資產業準入,外資新設地區總部最多可獎1億元;還將為重點外企提供知識產權保護“直通車”服務,為外商高管派發“優粵卡”政策優惠……4日的新聞發布會對外公開了十項新政,并深度解讀八大亮點。

  放寬投資新能源汽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

  鄭建榮表示,“外資十條”圍繞實體經濟這條主線,聚焦優質外資,聚焦世界500強企業,聚焦總部經濟,聚焦研發創新,提出擴大關鍵領域對外開放。

  廣東放開30%的限制外商投資產業,制造業領域放開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制造的外資股比限制;服務業領域取消船舶設計、支線和通用飛機維修等的外資股比限制,金融業領域放寬外商投資銀行等外資股比限制和業務范圍限制等。

  鼓勵各地參照前海“雙15”所得稅補貼政策,由地市出臺優惠目錄,地方財政對高端人才個稅和產業優惠目錄企業所得稅高于15%的部分給予獎補。

  新政還有不少措施專門針對港澳,廣東自貿試驗區逐步推進放寬港澳與內地合伙聯營律師事務所受理、承辦的法律事務范圍;認可區內港澳金融專業人士在港澳從業經歷;支持港澳工程建設領域的專業人士在區內直接執業。

  “15%稅率”優惠政策擴至全省

  省國稅局國際稅務處處長劉麗透露,經認定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由廣州、深圳擴大到全省范圍。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相關部委正在抓緊制定鼓勵境外投資者持續擴大在華投資的稅收政策,對境外投資者從中國境內居民企業分配的利潤直接投資于鼓勵類投資項目,凡符合規定條件的,實行遞延納稅政策,暫不征收預提所得稅。

  世界500強新設研發機構“一項目一議”重點支持

  省科技廳副廳長劉煒表示,外資研發機構和法人機構與本地居民企業享受同等待遇。對于世界500強企業等在廣東新設的外資研發機構,采取一項目一議的方式給予重點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研發機構進口科研儀器設備,還可以享受免征進口關稅、增值稅、消費稅。

  龍頭企業總部用地指標省市共同支持

  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楊林安說,“外資十條”的用地政策源于“實體經濟十條”,又高于“實體經濟十條”。

  對世界500強企業、全球行業龍頭企業總部或地區總部,由省市共同安排土地利用計劃指標。以省的備用指標支持符合條件的重點外資企業用地,防止市縣用地指標不足。

  用存量工業房產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興辦眾創空間,5年內可按原用途及權利使用土地。

  重點外企知識產權保護建立“直通車”制度

  省知識產權局副巡視員黃光華表示,建立重點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直通車制度,對經過認定的重點企業從“提供高效的知識產權政策咨詢與維權指導”、“暢通知識產權維權渠道”和“強化專利行政保護”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

  另外,建設中國(廣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生物產業開展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制定互聯網、電子商務、大數據等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規范。

  新設地區總部最高獎1億元

  省財政廳工貿發展處處長劉雄威透露,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重點項目或地區總部最高獎勵1億元。地區總部對省級財政年度貢獻首次超過1億元的,按照其當年對省級財政貢獻量的30%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獎勵1億元。

  外商高管獲人才“優粵卡”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處長魏建文表示,外企高管等7類人才納為“優粵卡”服務對象,擴大“優粵卡”使用領域。“優粵卡”持有人及其親人享受當地人才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政策待遇。持“優粵卡”外籍人員可優先推薦辦理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

  此外,回國后在外資研發機構工作的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可直接認定高級職稱。持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人員創辦科技型企業,給予中國籍公民同等待遇。外籍高層次人才可享受出入境、停居留及聘雇外籍家政人員等便利措施。

  自貿區開展“NRA+”試點

  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資本項目管理處副處長曹峰建說,將在廣東自貿試驗區開展“NRA+”試點。支持區內的外商投資企業開展本外幣全口徑跨境雙向融資,在2倍凈資產的外債額度內獲得本外幣融資;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在區內和境外發行債券,允許其將境外發債資金回流作為資本金使用。跨國公司可選擇在自貿區成立的成員企業作為主辦企業,組建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

  2017年前三季度廣東利用外資情況

  ●截至2017年9月,我省累計批準外商直接投資項目203147個,實際利用外資4193億美元,存量外資規模位居全國首位。

  ●我省實際吸收外資達169.6億美元、增長13.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占全國比重達18.4%,規模和增量居全國首位,增速在沿海主要省市中位列第一。

  ●全省制造業實際吸收外資增長11.7%,增速自2015年以來首次突破兩位數,占全省比重較去年同期提高1.9個百分點。計算機電子通信設備、電氣機械及器材、石油加工和醫藥制造業實際吸收外資分別增長101.6%、91.6%、2.6倍和23.4%。

  ●全省外資備案項目達3.2萬個,超過96%的外商投資項目以備案方式準入,基本實現準入前國民待遇。

  ●全省吸收歐美等主要發達國家實際外資增長36.7%,其中來自美國實際外資增長86.4%。

  ●廣東自貿試驗區實際吸收外資增長27.6%,占全省比重達24.6%,拉動全省實際外資增長5.5個百分點。

  ●廣東2017年分別在以色列、愛爾蘭、英國舉辦經貿合作交流會,共簽約168個項目,總金額達166.24億美元。

  ▲高端專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

  廣東發出高水平對外開放“新信號”

  《廣東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政策措施》4日出臺。這個廣東近年最大力度的外商招商引資新政引起廣泛關注。

  “這是廣東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的信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4日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魏建國認為,中國即將步入改革開放40周年,“外資十條”反映出廣東對外開放新思路。未來,廣東要以粵港澳大灣區和自貿區為核心平臺和依托,率先爭取建設國家自由貿易港,打造成我國乃至全球投資便利化、法制化、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打造全球營商環境高地

  “這是十九大后第一批省級出臺的開放政策,廣東發出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的信號。”魏建國表示,該政策擴大市場準入、加強財政獎勵、降低企業成本等措施,僅是開放的第一步。接下來還要瞄準全球最重要的一些產業市場,并逐步在廣東培養激活這些市場,企業、人才和技術自然匯流到此。

  “政策很注重引進研發、引進創新,但這不夠,還要以更大力度把企業總部、工業設計都吸引過來。”魏建國建議,在當前“外資十條”明確吸引跨國企業地區總部落戶的基礎上,廣東要建設更能吸引總部落戶的營商環境,以總部帶動研發、生產、服務等多個環節。

  “過去廣東是我國對外開放的‘旗手’,未來也要一樣。”魏建國建議,應一手抓先進制造業,培育珠三角高端產業優勢,并補上粵東西北產業短板;一手抓互聯網與金融,攜手港澳發展互聯網產業與金融創新。

  打開中國對外開放新空間

  近日,美國先是向世貿組織提出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隨后稅改法案獲通過,該國企業所得稅從35%降至15%左右。有觀點認為,這將對中國對外開放和產業轉型升級形成壓力。

  在魏建國看來,盡管美國稅改會在短期內刺激對美投資和制造業回流,對中國造成一定影響,但這只是眾多宏觀調控政策的一部分。“中國的政策優勢不止于此。我們更重要的是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廣東正為中國打開新空間。魏建國認為,廣東最大的優勢是解放思想、開放創新,現在也正先行先試,在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全球最好的營商環境。

  “廣東新作為不斷顯現。”魏建國說,“實體經濟十條”“外資十條”以及計劃出臺的“金融十條”等系列政策,都將有力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廣東開放發展。

  ▲專家解讀

  中央黨校教授陳曙光:

  廣東要為中國重塑全球化探路

  2017《財富》全球論壇即將開幕,世界目光聚焦廣東。“中國已成為貿易與投資自由化的堅定推動者、新型全球化的引領者,《財富》論壇在廣東舉辦,體現了國際社會看好中國、看好廣東。”中央黨校教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曙光4日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當前,廣東正著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加快為全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支撐。陳曙光認為,中國引領的新型全球化,將是東西互聯、南北互通的互動型全球化,是開放包容的廣域全球化,是全覆蓋、無死角的世界全球化,是平衡海陸發展的均衡全球化,是均衡發展、利益共享的普惠型全球化。“廣東發展開放型經濟,將為中國引領新型全球化、重塑全球化探路。”

  在新型全球化中提升廣東國際話語權

  “當前,中國正從融入全球化轉向重塑全球化。”陳曙光認為。

  認識中國在當前全球化中的角色與地位轉換,首先要看全球化的發展進程。在陳曙光看來,無論是“資本主義世界化階段”的“全球化1.0”還是“新自由主義全球化階段”的“全球化2.0”,本質上都是西方單一主導模式。

  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這一模式已走到盡頭,新興經濟體不愿意參與,歐美也出現了逆全球化的新動向。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當前全球實施的限制性貿易措施是自由貿易促進措施的3倍。聯合國貿發會議和世界銀行最新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下降了13%,是金融危機以來最差的時候。

  “全球化可以重構,也一定要重構。中國給世界吃了這顆定心丸。”陳曙光說,在當今逆全球化抬頭的大背景下,中國沒有當旁觀者、跟隨者,而是做參與者、引領者,成為貿易與投資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堅定推動者。

  陳曙光表示,中國引領的新型全球化,將是東西互聯、南北互通的互動型全球化,是開放包容的廣域全球化,是全覆蓋、無死角的世界全球化,是平衡海陸發展的均衡全球化,是均衡發展、利益共享的普惠型全球化。

  陳曙光認為,中國倡議建設“一帶一路”,開啟了“全球化3.0”新愿景。廣東正構建以“一帶一路”為重點的對外開放新格局,依托這一國際合作平臺,拓展對外開放空間,不斷提高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

  充分發揮優勢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引領新型全球化的進程中,中國將如何實現民族復興?陳曙光認為,作為一個擁有超大經濟體量、超大人口規模、超大國土面積、超長歷史縱深的經濟體,中國不可能通過“搭便車”重返世界之巔,只能“開山劈路”。

  “關鍵是構建屬于中國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進而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陳曙光說,全球一體化時代,中國復興離不開有效的世界市場和廣闊的地理空間。

  除東亞、北美、西歐三大經濟圈外,“一帶一路”為中國開辟了全新的、有效的世界市場。據世界銀行報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口占全球人口比重約2/3,GDP占比卻不足1/3,國際貿易額僅占1/5,這也意味著巨大的增長空間。

  這將構筑起全球經濟貿易新的閉合大循環。陳曙光表示,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平臺上,廣東要充分發揮發展優勢、制度優勢、資金優勢、人才優勢、技術優勢、產能優勢、政策穩定優勢、戰略規劃優勢,將之轉化為發展動能與合作優勢。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