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策解讀 > 文件解讀 > 其他解讀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引領地的實施意見》新聞發布會

時間 : 2023-11-13 18:56:57 來源 : 南方新聞網
【打印】 【字體:

圖1.jpg

  省新聞辦于2023年11月13日(星期一)下午3點,在廣東大廈三樓國際廳舉行《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引領地的實施意見》新聞發布會,省科技廳廳長王月琴作主發布,并回答記者提問。以下為發布會實錄:

圖2.jpg

  主持人鄧鴻:女士們,先生們,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本場發布會是“高質量發展看廣東”系列主題發布會第七場。

  近日,省政府正式批復原則同意《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引領地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的出臺是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人工智能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國家關于推動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決策部署,該政策對我省搶抓通用人工智能發展先機,充分發揮我省在算力基礎設施、產業應用場景、數據要素等方面的優勢,推進我省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具有重要意義。

  今天我們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各界通報相關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首先,介紹出席今天發布會的發布人,他們是:省科技廳廳長王月琴女士,省科技廳副廳長楊軍先生;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曲曉杰先生;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新聞發言人魏文濤先生;廣州市科技局副局長孫翔先生;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譚岱先生。

  首先,有請王月琴女士介紹《實施意見》總體情況和主要內容。

圖3.jpg

  王月琴: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謝各位媒體長期以來對我省科技創新特別是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關心、關注與支持!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特別是ChatGPT推出以來,以大模型、生成式AI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技術在全球掀起浪潮,歐美等國紛紛布局政策、資金、人才等創新資源,加快搶占通用人工智能戰略制高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重視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營造創新生態,重視防范風險。國家層面也制定實施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從創新、產業、應用、治理等方面推動人工智能加快發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通用人工智能發展工作,省領導多次研究推動廣東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務實管用的政策措施。經過前期的系統布局,廣東在領軍企業、創新平臺、應用場景等方面形成良好基礎和優勢。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省科技廳會同工業和信息化廳、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等部門,以及廣州、深圳等地市共同深入調研,制定了相關政策意見,并以省人民政府名義正式印發實施。下面,我從兩個方面向大家介紹《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引領地的實施意見》相關情況。(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第一,《實施意見》的總體目標和主要內容

  《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廣東有望實現智能算力規模全國第一、全球領先,全省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企業數量超2000家,力爭打造成為國家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引領地,構建全國智能算力樞紐中心、粵港澳大灣區數據特區、場景應用全國示范高地,形成“算力互聯、算法開源、數據融合、應用涌現”的良好發展格局。

  《實施意見》充分結合我省在產業應用、港澳合作、國家算力網建設等方面的優勢和布局,圍繞建設產業創新引領地的目標,聚焦廣東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重點提出22條政策舉措,力爭在算力、算法、數據、產業、生態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構建通用人工智能算力樞紐中心。通過研發自主算力芯片及工具鏈,構建完善的自主可控人工智能軟硬件生態,加快建設國家算力總調度中心等,在搭建“中國算力網”中發揮核心作用,推動廣東在自主智能算力規模上形成顯著優勢。

  二是強化通用人工智能技術創新能力。通過大模型關鍵技術、前沿及共性關鍵技術、安全可信技術攻關,形成突破性原創性成果和行業應用,推動廣東通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三是打造大灣區可信數據融合發展區。通過發揮大灣區政策體制優勢,探索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數據特區”,建立灣區內數據流通規則體系和運營機制,構建高質量中文數據集,提升廣東通用人工智能的數據規模和質量。

  四是打造通用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通過優化區域布局、產業基地建設、企業培育、平臺建設、產品創新、場景應用等措施,進一步加強廣東通用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形成區域聯動、企業梯次培育、終端產品涌現、應用場景多元的良好產業發展態勢。

  五是打造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生態圈。通過強化科技金融支撐作用,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建設算力算法交易平臺,為廣東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營造良好生態。

  六是強化保障措施。通過加強部門協同聯動,配套政策制定、行業人才培育,營造人工智能包容審慎的監管環境等舉措,為廣東人工智能發展提供有利發展環境。

  第二,《實施意見》的主要特色

  一是體系化布局政策。廣東是國內目前在人工智能領域政策制定較為完備的省份。2018年省政府制定印發《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省直相關部門以及廣州、深圳等地市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全省一盤棋,系統推進人工智能發展壯大。《實施意見》的制定,將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廣東在人工智能政策層面的體系化布局。

  二是夯實自主算力底座基礎。廣東目前擁有鵬城實驗室、韶關數據中心集群、橫琴先進智能計算平臺、廣深超算中心等重大算力設施平臺。《實施意見》的制定,將推動實現國內算力自主可控,強化我省在全國智算中心、超算中心、數據中心等大型異構算力資源互聯互通、協同調度與高效計算等方面的核心作用,支撐“東數西算”“中國算力網”等國家戰略任務。

  三是突出粵港澳協同發展。《實施意見》充分利用港澳人才和資源優勢,發揮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四大合作平臺橋頭堡、試驗田的作用,率先提出“數據特區”建設,力爭在灣區內探索建立數據流通規則體系及完善運營機制。

  四是聚焦產業引領地目標。《實施意見》突出產業化目標,充分利用廣東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的重大機遇,推動建設一批重點產業園區和產業基地,發揮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和創新平臺的示范作用,不斷豐富應用場景,推動成果應用,著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高地。

  五是發揮聯動協同作用。《實施意見》由省科技廳牽頭,充分融合了發改、教育、工信、政數等多部門的政策點,強化了廣州、深圳等地市作用,帶動制定了若干可延展、可落地、可操作的配套政策。

  接下來,我們將會同省有關部門和地市抓好《實施意見》的貫徹落實工作。也請廣大媒體朋友繼續大力支持,通過各種渠道宣傳和推介方式,加大對《實施意見》的廣泛和深入宣傳以及相關跟蹤報道,讓廣大企業和社會各界能夠深入地了解政策,用好用足政策,及時享受政策紅利。讓我們共同為廣東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做出努力和貢獻。我的介紹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鄧鴻:謝謝王月琴女士。

  下面我們進入媒體記者提問的環節。按照慣例,請記者朋友們在提問前先通報一下自己供職新聞機構的名稱。

圖4.jpg

  新華社記者:《實施意見》中提出“將廣東打造成為國家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引領地”,請問王廳長,廣東在發展通用人工智能方面具備哪些基礎和優勢?

  王月琴:感謝您的提問。

  廣東把發展通用人工智能的目標定位在打造成為國家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引領地,是因為廣東具備發展通用人工智能堅實的產業基礎和豐富的科技創新資源。廣東經濟總量連續34年居全國首位,是國內經濟最活躍、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發展通用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豐富、市場空間潛力巨大。近年來,我省搶抓機遇,加速發展,目前已逐步構建起人工智能全產業鏈,初步形成以廣州、深圳為主引擎、珠三角地區為核心、粵東西北協同聯動的區域發展格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產業基礎扎實。2022年,全省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1500億元。廣州、深圳以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為著力點,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布局建設了廣州南沙國際人工智能價值創新園、深圳灣科技生態園等11個省級人工智能產業園,引導龍頭企業和骨干企業向產業園集聚。二是企業質量數量雙提升。2022年,全省人工智能相關注冊企業約17萬家,核心企業900多家,居全國首位,其中上市企業85家,營收100億元以上20家。目前,廣東已形成以大型企業為龍頭、骨干企業為支撐、眾多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三是平臺算力領先。廣東目前擁有7家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和16家省級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廣東省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類腦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鵬城云腦II”可提供支撐近千個國產AI模型的訓練任務,成為國家最重要的AI大模型訓練平臺之一。四是創新人才集聚。依托省、市重大人才工程引進AI領域創新團隊近50個,匯集了一批領軍人才、青年后備人才和卓越工程師。一批重點高校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布局大數據智能、協同智能以及人工智能前沿技術和跨學科交叉領域。建設人工智能相關領域博士學位點14個,碩士學位點34個。五是大灣區協同聯動。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在基礎研究、營商環境、國際化科研資源等方面的優勢,集聚全球高端要素資源和國際頂尖人才,著力突破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及成果應用。

圖5.jpg

  南方日報記者:廣東擁有較強的制造業產業集群和超大規模服務市場優勢,為通用人工智能的落地應用提供了廣闊空間,請問曲廳長,目前通用人工智能在廣東各領域應用情況如何?謝謝。

圖6.jpg

  曲曉杰: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以ChatGPT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是顛覆性技術,發展通用人工智能產業意義重大,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選擇。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多次謀劃布局,強調將新一代人工智能作為推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驅動力量。我省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總書記對廣東的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動通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水平賦能新型工業化,為“制造業當家”筑牢技術底座。目前,通用人工智能技術在我省各領域的融合應用成效顯著。

  在制造領域,大模型已應用于企業研發、生產、供應鏈等環節,有效提升了全流程效率,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如在汽車制造中,通過分析零部件尺寸、形狀等特征,為企業提供更精確的生產調度方案。在終端產品領域,我們積極引導企業在現有終端的各類基礎軟硬件中融入通用人工智能等人機互動技術,推動終端產品功能、形態進行改變,極大地提升終端產品使用的便利性和舒適性。請各位媒體朋友多多關注我省新型人工智能終端產品研發。幫我們多做宣傳。在公共領域,氣象大模型僅需1.4秒即可完成24小時全球氣象預報,預測精度超過傳統預報方法,超前預警各類氣象災難,在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醫療領域,我省多家醫院已落地應用醫學影像輔助服務,利用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理解、大模型等核心技術,可在2秒內完成對肺炎的輔助識別,在1分鐘內提供診斷參考。在交通領域,交通大模型已在智能客服、智能運營及交通管理等場景落地,智能化識別和預測車流量、路況等信息,高效賦能城市交通管理。在辦公領域,通過AI技術為用戶提供內容創作、智慧助理和知識洞察等方面的全新體驗,使辦公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在教育領域,全省多個示范高中利用AI智能口語評測技術累計服務了800余萬英語口語考生,智能化測評在教育評價中的應用也實現了因材施教和師生減負。下一步,我省將制定出臺我省的通用人工智能專項政策,超前部署算力,夯實通用人工智能應用產業基礎,推進終端產品融合創新,謀劃人工智能產品創新和應用創新等大賽,支持一批重點項目,進一步拓展千行百業應用場景,加快賦能新型工業化,積極營造良好產業發展環境。

圖7.jpg

  廣州日報記者:廣州市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制造業行業齊全、服務業業態眾多,擁有豐富的應用場景,請問廣州市科技局孫翔副局長,廣州是如何用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的?

圖8.jpg

  孫翔:感謝媒體朋友對廣州市人工智能賦能產業發展的關注。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人工智能成為推動當代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主引擎。近年來,我們積極搶抓人工智能發展機遇,推動人工智能和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助力賦能。主要是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優化公共算力資源配置,更好賦能實體經濟。廣州有序優化算力資源,全市綜合算力約3.1EFLOPS,在黃埔、天河、番禺、南沙等區初步形成集聚區。其中,廣州超算中心是全球最具應用影響力的超算中心之一,研制的“國產超級計算多模式應用支撐平臺”獲2022年廣東省科技進步特等獎,服務用戶超過5000家,其中約20%為先進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產業的企業用戶。廣州公共算力中心入選科技部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服務企業220余家,榮獲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人工智計算中心運營優秀獎”。

  二是聚焦優勢行業,加速產業智能化進程。支持企業為主導,與高校院所組成創新聯合體,共同承擔國家、省、市重點研發項目,圍繞先進制造、車輛交通、健康醫療、城市治理“造車健城”4條優勢賽道,部署了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示范等專項,在人機協同、生物識別、智能視頻分析、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領域掌握了多項核心技術。今年以來,緊抓大模型發展機遇,先后在城市交通、自動駕駛、社媒營銷、生命健康等領域發布了9個行業大模型,促進了人工智能技術在各行業的深度應用,形成新質生產力。

  三是開放應用場景,打造人工智能創新和應用高地。圍繞我市人工智能重點領域,每年遴選發布“最具創新價值落地案例TOP30”榜單,促進技術與應用場景的雙向融合。發揮大賽揭榜掛帥機制優勢,依托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廣州)、省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等載體,連續舉辦廣州·琶洲算法應用國際大賽、醫檢人工智能開發者大賽等賽事,由企業和機構開放實際業務場景和數據,吸引來自國內外的4000多支隊伍參賽,為人工智能技術落地轉化提供“試驗場”,實現了在醫檢、軟件、汽車、新能源等產業和政務領域的標桿示范應用。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豐富和開放應用場景,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的發展。謝謝!

圖9.jpg

  鳳凰網記者:數據是人工智能學習的基礎,廣東又是數據資源大省,想請問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對于數據賦能我省通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是否有相關的規劃布局?計劃如何推進呢?

圖10.jpg

  魏文濤: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

  廣東在數據方面已經進行了系統謀劃。按照國家以及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數據要素市場改革的工作部署,我局計劃建設可信數據空間,探索建設“數據特區”,通過利用隱私計算、可信數據鏈等多種安全技術,確保數據跨境流通的效率與安全,從而有序推動跨境數據雙向流通,賦能我省“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同時,為了加快推動人工智能數據資源建設,挖掘公共數據在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領域的價值,我局已于今年9月召開了數據要素發展大會,正式啟動“廣東省公共數據標注訓練”試點工作,年底前將取得初步成效。

  為加強高質量數據供給能力,促進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創新,我局將加快謀劃以數據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實施路徑。重點從以下兩個方面推進:

  一方面,是加快數據資源和數據要素體系建設,著力構建高質量多模態中文數據集。我們將聯合各級政府部門、人工智能(大模型)行業龍頭企業,分階段分批匯聚涵蓋文本、圖像、視頻、音頻等多模態數據,通過數據歸集、清洗、分級分類、標注等治理過程,構建高質量中文語料庫,積極推動人工智能數據產品交易。截至目前,人工智能相關數據產品(包括星光超算應用平臺、AI算力中心運維服務、數據標注服務、算法倉管理平臺等)累計交易額近5000萬。我們在清遠設立的百度智能云(清遠)人工智能基礎數據產業基地,目前累計引進孵化數據標注企業5家,穩定在職標注師超200人。

  另一方面,是加快典型應用場景建設,推動通用人工智能技術在數字政府領域落地見效。我們鼓勵各級部門、企業單位和研究機構,圍繞政務服務、區域治理、民生實事、鄉村振興等領域應用需求,開展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研究,挖掘公共數據在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領域的價值。目前我局已引入6家企業,采用私有化部署的方式,在政務外網開展大模型部署和大模型應用開發。梳理出了“粵經濟”Eco-GPT、通用行政材料輔助撰寫、項目立項智能審批、“投資廣東”產業轉移招商引資、粵視+、粵省心12345熱線等場景應用,其中“粵經濟”Eco-GPT、通用行政材料輔助撰寫等場景已啟動數據訓練。

圖11.jpg

  廣東電視臺記者:《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智能算力規模實現全國第一、全球領先”。當前通用大模型對智能算力的需求急劇增長。請問,深圳在增加智能算力供給方面有什么舉措?

圖12.jpg

  譚岱: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在數字時代,算力如同農業時代的水利、工業時代的電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也是科技競爭的焦點。深圳高度重視智能算力的建設和發展,不斷強化智能算力“底座”支撐能力。

  加強統籌規劃。今年5月出臺《深圳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應用行動方案(2023—2024年)》,提出強化智能算力集群供給,積極有序集聚政府、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等的智能算力資源,打造城市級、大灣區級、企業級智能算力平臺。深圳正在起草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將智能算力作為重點發展方向,規劃到2025年人工智能算力規模達全國各城市領先水平。

  積極構建全棧自主算力供給能力。我市積極支持企業開展人工智能芯片研發,并適配多種深度學習框架,打造自主可控的智能算力全棧技術和產品,已能有效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訓練。

  加速建設本地智能算力中心。按照“國內、國際兩條主要算力供給技術路線并重、繼續加大開放”的原則,深圳正積極推進系列智能算力中心項目建設:“鵬城云腦Ⅲ”計劃于2025年建成;基于國際主流智能算力芯片的“深圳市河套算力集群”、“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項目正在加速推進。上述項目將為低空經濟、智能駕駛等場景提供高速率、低時延的充沛算力,為深圳建設低空經濟中心、打造全國智能網聯汽車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城市標桿,提供有力的算力支撐。

  強化算力統籌調度能力。深圳正加快城市級算力統籌調度平臺建設,力爭盡快實現全市“算力一網化、統籌一體化、調度一站式”。此外,深圳積極落實國家“東數西算”戰略部署,支持企業根據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布局設計,基于自身業務發展需要,前往韶關等地建設智能算力中心,或采購相關智能算力服務,統籌使用全國智能算力資源。謝謝。

圖13.jpg

  科技日報記者:請問楊廳,通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迅猛,廣東處于國內的人工智能第一梯隊,請問廣東在推動通用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方面有哪些具體的舉措?謝謝。

圖14.jpg

  楊軍: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

  通用人工智能將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最重要的戰略性技術之一,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戰略必爭的新興領域。廣東充分發揮優勢,不斷完善通用人工智能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持續加強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加強基礎研究布局,補強戰略性前瞻性技術短板。近年來,我省不斷優化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布局,推動人工智能從跟隨型創新向引領型創新轉變。深入實施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十年“卓粵”計劃,有序布局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重大項目、“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點專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推動在人工智能領域開展前瞻性研究,加速補齊在通用人工智能方面的原始創新短板。

  二是組織實施科技重大項目,鍛造技術創新長板。2017年,在全國率先布局“無人智能技術”重大專項,支撐廣東在無人智能領域國內領先地位。2018年以來,在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連續部署“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及無人駕駛”等重大專項,支撐“鵬城云腦Ⅱ”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線運行,為我省提供智能算力支撐;積極推進人機共融與自然交互、自主移動等機器人本體技術研究,促進智能機器人產業化應用;加快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助力無人駕駛、智慧交通等快速發展。

  三是營造良好氛圍,創新環境不斷完善。積極推動通用人工智能技術與我省千行百業加速融合,不斷拓展應用場景,如盤古、混元等通用大模型,已在氣象、醫療、辦公等領域實現應用。通過國投(廣東)基金、省創新創業基金、深創投、廣州產投等政府引導基金帶動各類創投資本積極布局人工智能產業;深圳打造規模1000億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廣州建立人工智能產業評價標準撬動精準投資。舉辦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賽區)、“興智杯”全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大賽、廣州·琶洲算法應用國際大賽等重大活動,人工智能創新氛圍日益濃厚。

  當前,我們正積極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專項旗艦項目,擬在智能算力基礎底座、數據處理技術及工具、核心算法、前沿技術研究、創新應用等戰略方向開展技術攻關。下來,我們將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堅定不移打造自主算力生態,不斷優化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環境,充分發揮港澳協同優勢,在若干重要領域形成競爭優勢,贏得戰略主動。

  主持人鄧鴻:由于時間關系,提問環節就到這里。今天的發布會信息量很大,相信通過這場發布會,社會各界對《實施意見》有更加清晰、深入的了解,也希望各位媒體朋友持續關注我省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的情況,期待你們推出更多精彩的報道。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