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省教育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普及學生游泳教育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要切實把游泳教育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教育發展規劃,力爭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基本實現全省大中學生人人會游泳。
沒有場地可購買服務
暑期到來,游泳是不少學生喜歡的戶外活動,但安全隱患不小。僅7月以來,就有東莞橋頭鎮3名學生溺水死亡,佛山15歲少年江邊玩耍不慎溺水,所幸及時搶救脫離生命危險。
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我省水資源豐富,水域情況復雜,學生到不安全的水域游泳及溺水事件時有發生,令人痛心。個別地方把學校游泳場館改作他用,普及游泳教育有弱化的趨勢。
因此《通知》明確指出,全省要逐步實現學生普及游泳教育全覆蓋,其中,沒有游泳池的地區及學校,可探索通過購買服務的形式、或者委托學校周邊游泳場館為學生開展游泳教育工作。
在改革教學內容方面,《通知》要求堅持“學、防”結合,把學游泳與防溺水相結合,在培養學生游泳技能的同時,加強預防溺水、游泳安全、溺水急救、游泳風險等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教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游泳自救和急救能力。
對此,有網友評論認為,農村地區學生在周邊水域游泳情況較多,但游泳教育卻相對缺乏,需要引起重視。
中考“棄泳”原因何在?
《通知》指出,各地要以中考體育為契機,把游泳作為中考體育必考選項。高校要逐步把學生掌握游泳技能作為體育考試項目之一。
記者了解到,中山大學等省內高校此前就有游泳25米的達標考試。而廣州市中考從2017年開始,體育考試必考項目就增加了100米游泳,考生可在游泳和長跑兩個項目中二選一。但根據廣州市招考辦數據顯示,今年廣州全市僅有692名考生選擇游泳,人數不到考生總數的1%,且較去年有所下降。據廣州市第四中學帶隊老師介紹,場地不足,訓練機會較少是學生“棄泳”的主要原因。
游泳場館和師資如何提升?《通知》明確提出,各市、縣(區)和各高校要結合實際,制定學校游泳場館建設規劃,對現有的學校游泳場地,要充分利用,不得改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