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優化廣州市口岸營商環境,14日,廣州市商務局發布《廣州市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簡稱《方案》)。《方案》涵蓋深化口岸通關模式創新、進一步推動口岸通關便利化、完善口岸通關環境建設、加快重點口岸項目先行先試四大方面,共提出了28條工作措施。
《方案》首先提出,廣州將加強跨境貿易便利化政策研究,對標國際最高標準“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的貿易監管制度,最大程度簡化一線貨物的監管手續,打造貨物“自由進出”的管理模式。
實現簡化手續的同時,廣州將為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提供載體。《方案》提到,要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水上貨運巴士”。通過推動駁船和港口公司建立合作聯盟,整合內外貿同船、進出口同船、駁船水運中轉和內貿跨境運輸等多種水路運輸模式,該“水上貨運巴士”將設置固定航線和航次,實現多港停靠、隨裝隨卸,24小時通航。
同時,還將拓展關港信息交互平臺功能,推動相關企業共享艙位信息和班輪計劃,提高船舶運營效率。另一方面,還要優化整合珠江水系集貨、疏港、運輸體系,打通黃埔等“喂給港”與灣區內樞紐港口間物流通道,實現雙向對開。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提到廣州要充分利用南沙自貿片區和國家新區“雙區疊加”優勢、廣州開發區“省級營商環境改革創新試驗區”和外貿強區優勢,研究出臺相關通關便利化政策,打造跨境電商寵物食品集聚區和跨境電商進出口產業集聚區,帶動全市跨境電商產業形成持續競爭力,保持全國領先水平。
此外,《方案》還提到廣州將優化天河鐵路客運口岸出入境自助通關環境,推進旅客購票實名制,并爭取為符合條件的廣州居民赴港澳開展商務、科研、專業服務提供更加便利的簽注安排。
針對生物材料、會展業、跨境電商抽檢、郵輪游艇等領域,《方案》也提出了具體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