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州市商務局印發《廣州市重點商業功能區發展規劃(2020—2035年)》(下稱《規劃》),力爭到2035年,全市形成33個重點商圈,打造“5+2+4+22”的重點商圈格局,將廣州打造成為“活力千年商都、國潮時尚天堂”。
《規劃》針對目前廣州商業功能區的發展現狀及痛點,提出在構建三級商圈體系,即5個世界級商圈、2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嶺南特色商圈、4個樞紐型國際特色商圈的基礎上,構建22個“一區一特色”區域級都市特色商圈,打造“5+2+4+22”共33個重點商圈的格局。
在5個世界級地標商圈中,各商圈定位及功能均實現差異化發展,以集聚更多商業資源,構建多核引領、錯位發展、均衡有序的商圈格局。
其中,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將打造匯聚國際時尚消費地標的世界級地標商圈。廣州塔—琶洲商圈將構建商業商務集聚、互動體驗功能突出的世界級地標商圈。金融城—黃埔灣商圈則計劃建設數字引領、富有濱江活力的國際商業商務及科技觀光于一體的世界級地標商圈。長隆—萬博商圈計劃打造國際文旅及商業微旅高度融合的世界級地標商圈。白鵝潭商圈將打造“廣州西客廳”、集聚全球文化藝術消費和新興商業消費的世界級地標商圈。
《規劃》提出將打造2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嶺南特色商圈,包括北京路—海珠廣場商圈和大西關(上下九—永慶坊)商圈。
此外,《規劃》還提出打造4個樞紐型國際商圈,即廣州北站—白云機場商圈、廣州南站商圈、廣州東部樞紐商圈和南沙灣(南沙國際郵輪母港)商圈。通過提升“老商圈”品質,豐富“熟商圈”業態、加快“新商圈”建設等方式,培育22個“一區一特色”區域級都市特色商圈。
為充分響應不同消費群體的消費需求,《規劃》提出廣州將打造具有針對性的差異化新型消費場景,包括4類新興潮流消費場景、7類特色消費新場景、2類首發經濟示范區和“1+4+X”的夜間經濟空間布局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