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起,廣東省及廣州、汕頭、云浮7部地方性法規開始施行。內容涵蓋社保卡應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傳統民居保護、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城市治理等方面,以小切口立法回應社會關切。
我省社保卡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展
《廣州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促進條例》是全國首部促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地方性法規,以立法形式率先回應了中小學生心理問題“怎么預防”“怎么發現”“怎么診治”和健康促進工作“怎么保障”等問題。
例如,針對中小學生使用手機問題,條例明確,學校可以禁止學生攜帶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進入學校或者在校園內使用;對經允許帶入的,應當統一管理,除教學需要外嚴禁帶入課堂。聚焦社會關注的學生欺凌問題,條例明確,學校應當依照規定建立健全防治學生欺凌的制度,設置學生欺凌舉報信箱,公布舉報電話和電子郵箱,接到關于學生欺凌報告的,應當立即開展調查,認為可能構成學生欺凌的,應當及時提交學生欺凌治理組織認定和處置,發現學生欺凌或者涉嫌其他侵害未成年學生的犯罪,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和中小學校主管部門報告并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置。
《廣東省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條例》對社保卡應用范圍進行細化,從社會保障、就醫購藥逐步擴展到政務服務、惠民惠農補貼發放、交通出行、文化體驗、旅游觀光等領域,并可在多場景下作為身份憑證應用。為推廣社保卡在資金待遇發放領域應用,條例還明確鼓勵工資待遇發放、個人所得稅退稅、個人申請提取住房公積金等通過社保卡辦理,著力破解“一人多卡”“一事一卡”的問題。
《汕頭經濟特區潮汕傳統民居保護條例》針對潮汕傳統民居保護存在的問題開展立法,并將民居保護利用與潮汕民俗、開埠文化、華僑文化與紅色文化相融合。例如,條例明確建立潮汕傳統民居名錄保護制度,“下山虎”“四點金”“駟馬拖車”等潮汕傳統建筑以及其他具有歷史、科學、藝術、社會價值或者紀念、教育意義的傳統民居可以列入名錄。為促進活化利用,條例規定,除通過居住、功能置換、轉讓出租等方式對潮汕傳統民居合理利用外,還鼓勵用于博物館、紀念館等業態,以及開設傳統商鋪、農家樂、民宿等,開展教育培訓、文旅研學、農事體驗、健康養生等經營活動,培育沉浸式體驗潮汕文化新業態。
明確規劃建設危險貨物運輸車輛停車場
多部今起施行的法規圍繞社會治理、安全管理等方面作出規定。
《廣東省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安全管理條例》是全國首個專門規范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安全的省級地方性法規。為回應危險貨物運輸車輛停車難的痛點,推動減少等待裝卸作業或用餐、休息等對當地公共安全的影響,條例規定應當根據規劃建設危險貨物道路運輸車輛停車場地,并對場地或車位要求進行明確。條例還規定企業應當履行車輛動態監控主體責任,對車輛和駕駛人員進行動態監控和管理,安裝符合國家和省相關要求的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并實時上傳動態信息。
《廣州市繡花式城市治理規定》明確“繡花式城市治理”概念,以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服務、安全、環境等領域和環節,落實精細化治理的理念和要求,精準有效地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急難愁盼問題,推動城市品質和人民生活品質綜合提升。
新修訂的《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條例》突出放權賦能,明確開發區應當加快推動與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等聯動發展,依法復制推廣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明確開發區可以行使本市賦予其他國家級經濟功能區的市一級管理權限,并將“能放則放”原則寫入法規,除依法應當由市政府管理或全市統籌的重大事項外,市級經濟建設管理權限交由開發區管委會實施。
為規范地方立法活動,提高地方立法質量,新修訂的《云浮市制定地方性法規條例》作出多處修訂調整,例如,明確地方性法規案有關問題存在重大意見分歧或者涉及利益關系重大調整,需要進行聽證的,應當召開聽證會,聽取有關基層和群體代表、部門、人民團體、專家、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立法咨詢顧問和社會有關方面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