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5日獲悉,廣州市政府印發《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下稱《規劃》),在創業創新、招才引智等方面有不少新的探索及嘗試。
首次創業失敗將獲保障
《規劃》指出,到2020年,全市累計城鎮新增就業1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完成各類勞動者職業培訓150萬人次。
創業人員首次創業失敗有保障。廣州將改革創業擔保貸款機制,擴大貸款補貼范圍并提高標準,探索建立首次創業失敗人員保障機制,開展“互聯網+”和電子商業的創業擔保貸款。改革創業培訓,增加提升初創企業經營者素質、網絡創業等新型創業培訓項目,建立創業培訓績效評估和激勵機制。改革創業服務體系,建立政策咨詢、項目推介、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補貼發放“一站式”線上線下創業服務平臺,推進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和創業項目庫等創業載體建設。
《規劃》還加大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補貼力度,將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納入就業促進服務范圍,資助引導企業、人才市場、科技中介、風險投資機構等社會資源幫扶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鼓勵高校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和城鄉基層就業,實施政府購買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吸納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
到2020年累計引進8萬“海歸”
社保問題關乎民生,《規劃》提出,到2020年,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和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8%以上,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485萬人、461萬人、466萬人。
《規劃》指出,按國家和省部署,建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和職業年金制度,推進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一體化。同時,鼓勵和推動各類用人單位為勞動者建立企業年金,構建基本養老保險、職業年金、企業年金和商業保險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
《規劃》明確,按照國家和省的規定,科學合理提高各類參保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待遇水平。建立長期失能人員保障制度,在國內率先試點建立長期護理保險,由長期護理保險基金為年老、疾病、傷殘等原因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參保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保障。
人才是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規劃》提出,到2020年,廣州大專及以上學歷人才資源總量達404萬人,專業技術人才達195萬人,高、中、初級專業技術人才比例為12:46:42,累計引進海外留學人員8萬人,引進在穗工作外國人才1.5萬人次。
釋放事業單位專業人才活力
《規劃》提出,公務員分類管理更加科學有效。按照國家和省的統一部署,實施行政執法類、專業技術類公務員分類改革,試行聘任制公務員制度,探索實施公務員分類招考、分類培訓、分類考核,推行公務員導師制、網絡平臺培訓、領導上講臺等公務員培訓機制改革。
進一步釋放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活力。探索不同類型事業單位崗位結構比例和最高等級調整辦法。探索制訂高校、公立醫院等事業單位不納入編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