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筆者從深圳市衛計委獲悉,日前深圳印發了《深圳市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收付費改革試點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9家公立醫院正式啟動DRG試點工作,今年二季度各試點醫院將完成各組定價標準的計算,深圳將參照醫保結算的歷史數據,確定各項打包收費的支付費標準,二季度后將試行DRG收付費。未來,深圳醫院的住院收費方式將由傳統“按項目收付費”的后付費制度向“以DRG為核心的多種打包付費方式”的預付費制度轉變。
長期以來,我國醫療服務支付方式一直采取后付制,也就是醫療保險方在費用發生后,按投保人以實際發生的醫療費用為基礎向醫療機構進行支付。在公立醫院補償機制不健全、醫療服務價格不能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的情況下,這種支付方式易誘導醫院提供過度的醫療服務,帶動了醫藥費用飛速上漲,醫保資金不堪負重、居民群眾的醫藥費用的負擔日益加重。
推行按DRG打包收付費方式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方式之一。作為國家的試點城市,深圳將DRG收付費改革納入全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內容。去年12月底,市醫改辦、市衛生計生委等部門正式印發了《試點方案》,選定了市人民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市中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北大深圳醫院5家市屬公立醫院,以及南山區人民醫院、羅湖醫院集團、寶安區人民醫院、龍崗區中心醫院4家區屬公立醫院試點。2017年12月30日,南山區人民醫院率先將近3年的15萬份病案的多達4000萬條數據傳送至廣東省C-DRG數據中心,初步完成DRG收付費運行前的準備工作。
根據《試點方案》,今年二季度后深圳將試行DRG收付費,并總結試點醫院DRG收付費運行的情況,調整相關政策,編制本市DRG收付費工作指南,做好推廣準備。
名詞解釋
DRG全稱是“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這種付費方式是將同質的疾病、治療方法和資源消耗(成本)相近的住院病例分在同一組,確定好每一個組的打包價格,制訂醫保支付標準。我國實行的叫C-DRG,這是我國用了10年時間研制開發的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DRG收付費系統。
“DRG實行的是總額包干、超支不補、結余留用的方式,在這種打包收付費方式下,病人使用的藥品、醫用耗材和檢查檢驗都成為診療服務的成本,而不是醫院獲得收益的手段。”南山區人民醫院網絡技術科主任朱歲松說。這種收付費方式將倒逼醫院降低服務成本,規范醫療服務,優化費用結構,從而實現遏制醫療費用上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