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文件剛一落地,廣東迅速行動,2月1日,省教育廳出臺的《廣東“新師范”建設實施方案》提出,至2020年實現高職、本科、碩士師范生培養系統化,辦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師范院校和師范類專業,形成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教師教育廣東新模式。
部分師范院校主要培養中小學老師
方案提出,明確師范院校辦學定位,優化我省師范生培養工作布局。堅持教師教育要以師范院校為主,師范院校以培養教師為主的原則,引導師范院校合理定位。
接下來,省教育廳將支持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嶺南師范學院、韓山師范學院、肇慶學院、韶關學院、嘉應學院等院校主要面向本區域培養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重點加大音樂、體育、美術等緊缺學科教師培養。探索師范院校與職業院校、綜合性大學、理工科院校合作培養職教師資模式。鼓勵有教育碩士授權點的高校與省內師范類院校開展教育碩士的聯合培養工作,逐年加大教育碩士的培養規模。
實施公費定向師范生培養計劃
師范院校招收的師范學生,如何保障具有從事教育事業的興趣和志向?方案明確提出,完善師范院校招生辦法,實施公費定向師范生培養計劃。省教育廳發布全省師資需求規劃,引導各師范院校科學合理制訂年度招生計劃。
值得關注的是,轉變以高考成績為唯一標準的錄取方式的綜合評價招生錄取(高校根據考生高考成績、學校自主測試成績、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折算成綜合成績,確定入選名單),即將試點引入廣東師范院校招收師范生。
方案提出,探索在部分符合條件的師范院校試點基于高考基礎上的綜合評價錄取模式,公費定向師范生實行單獨志愿、單獨劃線招生。鼓勵學校采取校內二次選拔方式遴選優秀學生就讀師范專業,吸引優秀生源報讀師范。
另外,按照“自愿報名、擇優錄取、公費培養、定向從教、限期服務”原則,每年為粵東西北地區中小學培養一批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小學全科教師和緊缺學科教師。
探索本科碩士一體化培養
方案還提出,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在課程體系中增加教育改革熱點問題研究和中小學課程研讀內容,健全師范生修讀雙專業雙學位的制度。探索本科和教育碩士研究生階段整體設計、分段考核、有機銜接的一體化培養模式。
同時,每20個實習生不少于1個教育實踐基地,落實教育實習時間至一個學期,將見習、實習、研習科學分配至師范生培養全過程,并實行高校教師與優秀中小學教師共同指導教育實習的“雙導師”制度。
培育省級特色師范專業
需注意的是,今年開始面向音樂、體育、美術、特殊教育等緊缺學科教師培養專業,培育一批省級特色師范專業。啟動實施我省師范類專業認證,指導高校根據師范類專業認證標準、中小學教師素質要求加強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強化本科教學中心地位,合理設置課程及各類課程學分比例。廣東還將認證結果與教師資格考試認定掛鉤,并為資源配置、經費投入、用人單位招聘、高考志愿填報提供決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