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第三屆“中國質量獎”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廣東共有8家企業獲獎,收獲歷年來最好成績。其中,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榮獲中國質量獎,蒙娜麗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立白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招商局港口發展(深圳)有限公司、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深圳順豐泰森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中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八零一工廠黃埔軍械修理廠7家企業獲提名獎。
質量是引領經濟發展的標桿,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近年來,我省深入實施質量強省戰略,扎實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全面加強質量監管,深化質量領域改革,推動全省質量總體水平不斷提升,加快推動我省從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轉變、廣東制造向廣東創造轉變、廣東速度向廣東質量轉變。
嚴把質量關??塑“廣東優質”品牌
“質量關乎著兩條生命,一條是消費者的生命,一條是企業生命。”頒獎儀式現場,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說。
作為“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一張標志性名片,格力把“質量”放在第一位,提出“沒有售后服務的服務是最好的服務”,持續強化格力內部的質量提升。據介紹,目前,格力一年售出的空調超過6000多萬臺,是23年前的成百上千倍,但是維修率幾乎跟過去持平,甚至還要更少。
獲得提名獎的蒙娜麗莎集團董事長蕭華則表示,質量是品牌的基石、是企業的生命。把陶瓷與藝術、綠色、智能相融合后,獨創的生活美、生態美、業態美“三美”模式,是蒙娜麗莎拿獎的秘訣。在質量管理方面,公司通過建立全員、全過程、全產業鏈的質量責任體系,形成了以“藝術、綠色、智能”為核心的質量戰略。
值得注意的是,與前兩屆相比,廣東在今年的“中國質量獎”評選中不僅獲獎企業數量更多,覆蓋面也更加廣泛。從獲獎企業類型來看,既有珠海格力等國有企業,又有廣州立白等民營企業,還有社會組織、國防工業及武器裝備組織,充分體現了廣東市場化程度高、市場主體活躍、民營經濟發達的特點。從覆蓋領域看,既有制造業企業,又有核電運營服務、物流服務、港口綜合服務等服務業企業,還有廣東省中醫院這種醫療機構。在廣東這片改革開放的先行地,通過質量提升帶動品牌效益、結構轉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已成為企業的共識。
與此同時,政府也打出“組合拳”,開展質量提升一站式綜合服務、打造“廣東優質”品牌,培育更多質量過硬、口碑良好的廣東企業。據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介紹,近年來,廣東大力實施重點產品質量比對研究提升工程。在全國率先對智能馬桶蓋等16類重點產品,與國際知名品牌產品開展實物比對、標準比對等,從設計研發、生產制造、檢驗檢測、銷售使用等查找行業“通病”和質量“短板”,制定質量技術升級路線,在相關行業推廣應用,推動修訂相關標準11項,協助企業申請專利13項。推動193家企業參與“百城千業萬企對標達標提升專項行動”,10個市入選全國第一批參與行動城市名單,占全國近1/3。
同時,關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質量提升。據了解,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先后組織編制了工業機器人、物聯網、無人駕駛、4K電視網絡等產業標準體系規劃與路線圖,引領新興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支撐新舊動能轉換。目前,我省建成或在建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國家質檢中心達43家,為產業技術研發、質量提升、走出國門提供了有力支撐。
企業是提升產品質量的主體,為保障企業穩步提升質量、攻破技術難關,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質量提升一站式綜合服務。通過引導技術機構面向產業鏈集成科研、信息、商務、金融等資源,為企業質量提升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和一站式綜合服務,組建服務隊沉到生產一線,打通質量技術服務“最后一公里”,累計服務中小微企業13萬家,減免委托檢測費用8285萬元,免費培訓近3萬人次。
強化質量管理??樹“廣東質造”標桿
從世界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來看,當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一定時期,往往把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來實施,設立政府質量獎勵制度是其中的重要標志。2012年,中央批準設立“中國質量獎”,作為我國質量領域的最高榮譽,每兩年評選一屆,授予為建設質量強國作出突出貢獻,在創新質量管理、提升供給質量方面具有顯著示范帶動作用的組織和為提高我國行業和地方質量水平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
2008年,為建立質量領域的政府激勵體系,推動全省企業提高質量管理水平,我省借鑒國外先進經驗,設立了“廣東省政府質量獎”,成為首個獲中央批準設立省級政府質量獎勵制度的省份。
據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介紹,10年來,我省共開展五屆“廣東省政府質量獎”評選,選出42家“廣東省政府質量獎”獲獎企業,在引領企業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和競爭力,推進質量強省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我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其中,最為顯著的是“廣東質造”標桿企業示范效應不斷擴大。中國質量獎和廣東省政府質量獎形成了“高標準、嚴要求、國際水準、好中選優”的評定體例,建立起以中國質量獎、省政府質量獎為“龍頭”、各市級政府質量獎為枝干的政府質量獎體系,評獎范圍也由制造業向服務業和建筑業擴展,由大型企業向中小型企業擴展,從商業機構向非營利機構、公共服務機構擴展,實現了對各地區、各產業的充分覆蓋。
同時,品牌培育成果顯著。華為和格力分獲中國質量獎,格蘭仕、美的制冷等10家企業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共有42家產品、服務、經營質量和自主創新能力、市場競爭力等在國內外處于領先地位,并對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卓越貢獻的企業獲獎,為我省廣大企業樹立了標桿。
此外,質量管理水平穩步提升。全省共有186家次企業參評省政府質量獎,覆蓋制造、旅游、通信、公共服務等多個行業,產生了“精細化管理”“矩陣化管理”“班組卓越績效”等一批本土管理創新成果,建起了一支由兩百多名各領域專家、名優企業管理者組成的質量管理專業隊伍,累計舉辦專題培訓273期,參培人員超過2萬人次,推動企業管理的國際化、現代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五大抓手??從廣東速度向廣東質量轉變
廣東在中國質量獎評選中取得的優異成績,是近年來深入貫徹高質量發展要求、全力實施質量強省戰略、加強品牌建設成果的一個縮影。
2016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實施質量強省戰略的決定》,將質量強省建設上升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隨后,印發《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方案》,部署提升重點領域質量水平;將質量強省納入“十三五”規劃綱要,將質量強省建設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重點戰略深度對接。
質量提升已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2017年,我省中國馳名商標數、商標有效注冊量、有效發明專利量和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等指標穩居全國首位,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達97.6%,大中型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達99%以上,服務業消費者投訴率逐年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
同時,通過抓質量基礎,助推產業轉型升級。據悉,目前全省共建有國家計量基準3項、大區級計量標準197項、社會公用計量標準5099項,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數居全國第一。在高新區、產業園、專業鎮和產業集群新建64個公共檢測服務平臺,總數達110個,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全省系統建成或在建國家質檢中心63個、省質檢站224個,國家質檢中心數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
產品質量不僅關乎企業的生命,更關乎消費者的安全。為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全面加強風險管理、隱患排查、傷害監測、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假售假等質量違法行為,僅2016—2017年,全省通過監督抽查將8127批次不合格產品清出市場,召回缺陷消費品542.6萬件,查辦制假售假案件9.4萬多宗,涉案貨值48.4億元。
數讀廣東質量提升
1.質量總體水平穩步提升
2017年,我省中國馳名商標數、商標有效注冊量、有效發明專利量和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等指標穩居全國首位,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達97.6%,大中型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達99%以上。
2.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
全省共建有國家計量基準3項、大區級計量標準203項、社會公用計量標準5085項,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數躍居全國第一。
全省國家級質檢中心達63個、檢驗檢測實驗室達2644家,均居全國第一。
3.質量安全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僅2016—2017年,全省通過監督抽查將8127批次不合格產品清出市場,召回缺陷消費品542.6萬件,查辦制假售假案件9.4萬多宗,涉案貨值48.4億元。
4.標準化改革成效突出
全省共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1443項、國家標準5124項、行業標準4251項。
獲批籌建5個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居全國第一。
首創標準聯盟建設,建立標準聯盟40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