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科技廳公布《廣東省科技支撐“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實施方案(試行)》(下稱《實施方案》),從關鍵技術攻關、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專業鎮轉型升級、鄉村振興人才等方面,明確8項任務計劃,力爭到2025年,全省縣鎮村以創新為引領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加快形成,在縣、鎮打造創新驅動發展樣板;到2027年,全省縣鎮村創新驅動發展能力顯著增強,科技支撐產業競爭力明顯提升。
建設全產業鏈科技創新高地與策源地
加快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實施方案》明確,要立足地區科技需求,以產業發展為導向,指導科研院校各類高水平科研創新平臺開展協同攻關,培育一批新品種、創制一批新裝備、開發一批新技術、研發一批新產品,打造鄉村振興全產業鏈科技創新高地與策源地。
近年來,廣東布局建設了一批省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其中不少落地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或在當地設立分支機構。《實施方案》提出,指導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省實驗室圍繞制約區域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開展科技攻關,鼓勵符合條件的粵東粵西粵北地區高校、研究院所和科技型企業積極申報省重點實驗室,完善省、市實驗室體系建設。
科研成果落地轉化,是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一環。《實施方案》提出,要以鄉村產業需求為導向,優化以企業為主體、高校院所和科技人員共同參與的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推動地方一二三產業升級。
一方面,廣東將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培育科技成果交易市場,促進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在縣鎮村落地轉化與產業化;另一方面,還將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產業化機制,鼓勵珠三角地區的省實驗室和省重點實驗室結合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產業發展實際需求,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術培訓和成果轉移轉化。
向粵東粵西粵北實施人才傾斜政策
當前,廣東正加快推動傳統專業鎮轉型升級,《實施方案》對提升專業鎮創新能力也有部署。
在創新型專業鎮建設方面,廣東將建立健全申報、管理與驗收評價體系,認定一批在企業發展、平臺建設、產業集聚、科技成果轉化和人才建設成效突出的創新型專業鎮。同時,還將賦能專業鎮產品做精、做特、做新,提升產品附加值,實現市場占有率提升,以集群創新樹立一批在全國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鄉鎮。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實施方案》明確,凝聚優質人才智力資源,服務“百千萬工程”。為此,廣東將聚集兩院院士、科學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優秀企業家等組建智庫聯盟,開展科技支撐“百千萬工程”深調研,定期開展高端學術研討會和產業發展論壇,充分發揮智庫參謀作用,為“百千萬工程”科學決策提供服務支撐。
在科技人才發展方面,廣東將面向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實施傾斜政策,省重大人才工程對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人才在遴選數量和資助額度上采取傾斜支持,對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創新團隊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入選并加大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