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七夕節前夕,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推出“節慶‘嘆’非遺”——2020年七夕節系列活動:纖手巧思會七夕。廣州非遺代表性項目“乞巧節”代表性傳承人朱小萍來到廣東省文化館,與前來體驗的市民分享乞巧手工藝品背后的創作故事,廣繡代表性傳承人梁雪珍及其女兒黃健珊則向觀眾講解和示范廣繡針法技巧。
活動當天,朱小萍帶小朋友和家長體驗傳統乞巧工藝品“米花”的創作。只見朱老師巧手翻花,將米粒細細粘合,綴出一朵盛放的“白玉花”,看得在場觀眾也躍躍欲試。“想起那時的西關小姐手藝也是了不得,個個做得好靚……”傳承人的巧手,勾起了一位老人的美好回憶。
梁雪珍帶來了她平時刺繡用的架子和繡布,即場穿針走線,展示刺繡的精密針法。她還給觀眾支了不少實用的“生活小妙招”。黃健珊老師告訴觀眾,現代的廣繡的圖樣比以前已經大有不同,在保存中國傳統紋樣的同時,更借鑒了許多西方技法,讓廣繡顯得更有韻味。
據介紹,省文化館23日還舉辦兩場非遺體驗課,帶觀眾走近丹霞紅豆、粵劇的非遺魅力。未來,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亦將繼續依托傳統節日、重大節日深入挖掘廣東傳統文化底蘊,為市民帶來更多好看好玩的非遺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