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上午,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東省文聯指導,廣州市文聯、廣州市新聞辦主辦的“文藝之美 黨史之光——廣州市黨史學習教育文藝故事會”系列活動粵劇專場在廣東美術館舉行。
廣東省文聯一級巡視員、廣東省文藝志愿者協會主席李仙花表示,廣東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這一點在戲劇界也得到深刻的體現,“從《山鄉風云》到《刑場上的婚禮》《初心》等反映革命先烈和優秀共產黨人的紅色經典戲劇,充分體現出廣東、廣州戲劇界一脈相承的紅色精神”。
眾嘉賓齊憶粵劇藝術大師紅線女
翻開粵劇舞臺上所立體呈現的革命歷史畫卷,白駒榮和紅線女是兩個響亮的名字,“他們既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又是粵劇藝術一代宗師,開創了中國粵劇史上兩大極具影響的唱腔流派——白派藝術和紅派藝術”。在故事會現場,廣州市文聯黨組成員陳永亮將兩位前輩的故事娓娓道來。
白駒榮作為粵劇改革先驅之一,在20世紀20年代初便以“小生王”的美譽名揚海內外。白駒榮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對粵劇的熱愛、對黨的事業的熱愛令他獲得了戲劇界的一致推崇,戲劇大師田漢贊他為“中國文藝界的保爾·柯察金”。
紅線女所創立的紅腔和紅派表演藝術代表著當代粵劇旦角藝術的最高成就,被譽為嶺南文化瑰寶。故事會現場,在紅線女入室弟子蘇春梅、紅線女藝術中心副主任黃芳等嘉賓的深情回憶中,紅線女的形象再次生動地展現在大家面前。“假如你一天8個小時為粵劇工作,你可能成為一個粵劇工作者;假如一天16個小時為粵劇工作,可能成為表演藝術家;假如一天24小時心中都想著粵劇,那才有可能成為大師。”紅線女曾這樣教導學生們。蘇春梅表示,紅線女老師對粵劇藝術的執著讓她欽佩。
黃芳回憶當年陪同紅線女老師去外地參加活動的細節:從前從珠海到廣州要坐船,很不方便,現在架起了橋梁,高速公路也很通暢。有感于此,紅線女創作了一首謳歌珠三角地區變化的《水鄉橋韻》。黃芳表示,紅線女老師始終認為,有責任去記錄時代的脈搏。“正是這樣深切的情懷和對藝術的不懈追求,讓紅派藝術煥發出新的光彩,鑄煉了她的輝煌人生。”
紅色經典彰顯粵劇藝術家的使命與擔當
從藝51年,主演了80多部原創與傳統劇目,國內演出超過5000多場,出訪五大洲、行走世界1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交流演出近600多場,發行的70多張戲曲音像唱片遠銷海內外……廣東省文聯副主席、《粵劇表演藝術大全》主編倪惠英在故事會現場全面介紹了《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的緣起和艱辛歷程。這本由老中青三代粵劇人傾情投入的學術巨著,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于一體,且兼具系統化、規范化、標準化、數字化四大特點,開創性地建成了一個集保存、研究、展示數字化粵劇文化遺產為一體的重要平臺。倪惠英表示:“《粵劇藝術表演大全》的問世,標志著傳承和弘揚優秀嶺南文化工作邁上了新臺階,必將為延續粵劇乃至中國戲曲的命脈做出重大貢獻。”“借助編纂《粵劇表演藝術大全》這一浩大工程,我們懷著敬畏之心完成了一次老中青三代人對粵劇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也完成了一次對粵劇藝術的回望與撿拾,從而深刻認識到,讓古老粵劇活在當下,并將之推向未來,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任重而道遠。”
回望粵劇百年,反映革命先烈和優秀共產黨人精神的經典作品層出不窮,這些作品的誕生和傳揚,廣州粵劇院功不可沒。從紅線女主演的《山鄉風云》到《三易敵帥》《紅的歸來》《刑場上的婚禮》《初心》《蘇兆征》《清水河畔》等,廣州粵劇院黨總支副書記黎駿聲向現場觀眾介紹了廣州粵劇院歷年來創作的紅色題材粵劇,這一部部紅色經典無不彰顯出粵劇藝術家的使命與擔當,也體現出廣州粵劇界薪火相傳的紅色基因。作為《蘇兆征》的主演,廣州紅豆粵劇團副團長陳振江表示:“將這些革命先輩的故事,用戲劇的語言和形式呈現給現代觀眾,是粵劇演員應當承擔的一份責任。”
通過電影互聯網等新形式激發粵劇的傳統活力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廣東粵劇促進會常務副會長何篤忠在故事會現場介紹,他正在排演的“巾幗英雄頌”粵劇晚會將于3月28日晚在廣州中山紀念堂上演,這臺晚會將用粵劇演繹革命英烈江姐、劉胡蘭、陳鐵軍以及抗擊非典的白衣戰士葉欣等巾幗英雄的故事。這場晚會中“劉胡蘭”一角的飾演者是青年粵劇花旦李嘉宜,她在現場表示,通過飾演英雄人物,“深深感受到共產黨人的英勇無畏”。
粵劇界的金牌編劇梁郁南則透露,他歷經16年創作、20多次修改的粵劇《三家巷》即將在廣州粵劇院開排;另一部以東莞革命先驅葉鐸輝為原型創作的粵劇《火種》也將于今年上演。梁郁南表示,他為鐘南山院士以84歲高齡逆行抗疫而感動,創作了音樂劇《大醫南山》。
粵劇作為一種傳統藝術形式,如何在新時代走近青年觀眾?據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羅麗介紹,目前廣州市正在實施粵劇電影工程,《南越宮詞》《睿王與莊妃》《搜書院》等經典粵劇被陸續拍攝成粵劇電影,期冀通過“粵劇+電影”“文藝+科技”“文藝+互聯網”等新的表現形式,真正實現“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拓展粵劇藝術發展空間,激發粵劇的傳統活力。
紅線女藝術中心將舉辦一系列主題展覽、藝術講座和“友愛路20號”精品活動等,和粵劇愛好者一起重溫紅線女的紅色初心和藝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