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十一號線的芳村站,非遺主題為“粵繡錦華”。圖片來源:羊城晚報
即將在年底開通的廣州地鐵十一號線首度揭開非遺主題的“面紗”。據悉,十一號線串聯天河區、白云區、越秀區、荔灣區和海珠區5個區,分別在廣州東站、廣州火車站、芳村站、琶洲站、中醫藥大學站打造了5個非遺重點站,設計了文化展示櫥窗、藝術品展示墻、LED多媒體展示屏等不同的展示形式,打造“灣區軌道文化長廊”示范線。此外,因配合國鐵改造需要,廣州火車站、廣州東站這兩站將暫緩開通,列車將實施不停站通過。
有機融合非遺元素
展示嶺南文化底蘊
廣州是一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首條地鐵大環線,十一號線串聯5個區,全長44.2公里,共設31座車站,換乘站達26座,其中16座與既有線路換乘,是名副其實的“換乘之王”。據了解,十一號線植入了非遺元素,分別從越秀、天河、海珠、荔灣、白云5個區各選取一個站點作為非遺重點站,即廣州東站、廣州火車站、芳村站、琶洲站、中醫藥大學站;除了已建成的天河公園站和員村站,新建的24座車站都設計為非遺標準站。
12月12日上午,進入非遺重點站之一的芳村站,環視站廳,共設有兩組文化展示櫥窗和一組藝術品展示櫥窗,出入口標識同步植入了非遺元素,整個車站的設計風格更統一,別具一番嶺南韻味。在芳村站的站臺屏蔽門上,已經張貼了十一號線的線路示意圖,標注了“內環”“外環”,并標明下站站點和途經點,以區分環線的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
“通過走一圈,認識一座城,體驗一種生活和文化,我們把‘一線一城一粵海,一環一府一嶺南’作為十一號線的文化定位。”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工程總承包管理中心副主任王昕解釋,在設計理念上,以“11”這一數字作為輕量化文化圖騰貫穿十一號線,其中,非遺重點站的文化圖騰主要選取了“五羊銜五穗”的元素,標準站則融入“衣、食、住、行、景、史、商、學”八大范疇的嶺南特色。
為了凸顯環線這一概念,十一號線的裝修方案提取了“環”作為符號特征,具備條件的車站站廳均在天花中央形成穗金色的圓環。“為了全方位展示和傳播非遺主題,我們在5個非遺重點站設計了文化展示櫥窗、藝術品展示墻、LED多媒體展示屏等不同的展示形式。”王昕介紹。
據介紹,芳村站的非遺主題為“粵繡錦華”,琶洲站為“粵舞升平”,中醫藥大學站為“粵藥仁心”,廣州東站為“粵韻芳華”,廣州火車站為“粵彩鎏金”。通過對廣州的世界級、國家級、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進行整理、類目合并,廣州地鐵最終選取了粵劇、廣繡、廣彩瓷、廣東醒獅、廣雕、傳統醫藥等具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與重點站進行融合設計。
有兩站需暫緩開通
琶洲站將站外換乘
“經過地鐵建設者們的持續努力,目前十一號線機電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全線正在加緊開展各項設備調試。”廣州地鐵集團宣傳部陳子昕表示,十一號線廣州火車站主體及附屬位于國鐵廣州火車站站房及站前廣場范圍內,廣州東站南站廳及相關出入口位于國鐵廣州火車東站地塊范圍內,因配合國鐵改造需要,上述兩座車站部分站廳及出入口、風亭等附屬設施需延緩建設,故年內線路開通時無法滿足開通條件,列車將實施不停站通過。
此外,十一號線的琶洲站將與八號線換乘,但由于換乘通道涉及另一條未獲批的線路,也暫不具備建設站內換乘通道的條件。據廣州地鐵消息,屆時琶洲站將實施站外換乘,即先從一條線出閘、出站,通過地面換乘走廊進行站外換乘,再到另一條線進站、入閘,換乘限時、扣費方式等亟待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