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政務公開 > 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專欄 > 環境保護信息公開 > 執法監管信息

廣州生態建設見成效 野生動植物資源明顯增加

時間 : 2021-11-01 10:11:18 來源 : 金羊網
【打印】 【字體:

  今年11月是廣東省暨廣州市第三十一屆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10月31日上午,以“萬物和諧 美麗廣東”為主題的宣傳月活動啟動儀式在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拉開序幕,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和科研人員現場宣傳、普及生物多樣性、野生動物保護等知識,呼吁公眾積極參與野生動物保護行動,革除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倡導健康文明飲食新風尚。

  廣州野生動植物資源在增加

  “前不久,在海珠國家濕地公園開展的生物多樣性調查項目中,科研人員發現了我國葉甲科昆蟲新物種——海珠斯螢葉甲,目前該成果已在昆蟲分類國際性學術期刊《昆蟲分類學報》發表。”宣傳月活動啟動儀式上,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俞雅麗的一番介紹吸引了人們的注意。

  在城市中心公園發現??新物種,是城市生態系統建設和恢復向好的重要標志,俞雅麗介紹:“此次發現的海珠斯螢葉甲,豐富了廣州市物種的多樣性,為昆蟲研究增加了新的對象,對于農業害蟲防治、生態保護、科教宣傳、生物進化研究等多方面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的意義。”

  廣州每十年就會開展一次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最近開展的調查顯示,廣州共有陸生脊椎動物457種,陸生野生植物有維管植物3516種。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胡慧建表示:“數據比第一次有明顯增加??,一是總的物種數量在增加,??二是城區的動物數量增加非常明顯,?特別是在候鳥方面。這說明廣州近幾年的生態建設非常有成效。”

  呼吁公眾參與野生動物保護

  “不以食用野生動物為樂,不以用野生動物招徠來客為榮,不參與并自覺抵制亂捕濫殺野生動物的行為,共同保護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當天上午,志愿者在宣傳月活動啟動儀式上發起了保護野生動物、禁食野生動物的倡議。倡議書鼓勵市民發現不明原因受傷、染病、死亡的野生動物時,應及時向保護野生動物主管部門報告,當發現在市場違規經營、在餐飲單位違規食用野生動物時,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

  據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統計數據,今年截止到10月26日,廣州市級共處理野生動物救護求助件237宗,接收救助動物1199只(條),及時處理蛇入屋、猴子擾民等事件。

  “近年來,廣州關于野生動物的刑事案件數量下降了很多。”廣州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辦公室的池炳威介紹,由于市區生態環境在好轉,辦公室零星收到市民報告的遇到野生動物的案例數量有所增加。“比較常見的情況一是在鳥類繁殖期時一些小鳥從鳥窩掉下來,另一個是在野外遇到蛇類或蛇進屋。我們一般建議市民盡量不要驚擾到野生動物,緊急情況下可撥打??110或12345,聯系林業部門專業人士到場救護。”

  據了解,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期間,廣州相關部門和公園景區將組織觀鳥護鳥攝影、水鳥生態廊道建設階段成果展示、“探秘水底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等系列活動,通過進社區、進公園、進校園、進景區等方式,大力宣傳保護野生動物的法律法規,倡導健康文明、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

  新聞加點料

  野生動物救護 小常識知多少

  問:發現受傷或迷途的野生動物怎么辦?

  答:不要盲目進行救助,因為一般市民不了解相關的救護常識,也不知道小動物身上是否帶有病菌,可將其保護起來,然后撥打110、12345,及時與林業部門聯系。

  問:發現涉野生動物違法行為怎么辦?

  答:請撥打110、12345或者向廣東省公安廳森林公安局舉報。電話020-31020110;舉報郵箱:gdf_wg@gd.gov.cn

  專家推測:海珠濕地不止一個新物種

  昨天,本報刊發的《廣州海珠濕地發現一昆蟲新物種》,吸引不少科普愛好者關注。他們發出“好奇之問”:海珠斯螢葉甲是如何被發現的?海珠濕地為何有這種罕見新物種?

  據了解,2020年7月,廣州海珠濕地與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合作,啟動昆蟲多樣性調查,全面客觀地評估海珠濕地昆蟲多樣性的狀況。

  調查團隊在海珠濕地各公眾開放區、限制開放區和濕地保育區內共安裝采樣點28個,調查主要以馬來氏網法、陷阱法、飛阻法為主,以掃捕法、黃盤法、燈誘法作為輔助調查方法,力求全面、系統、準確評估該地區昆蟲多樣性現狀。

  在此次調查中,一個矚目的成果當屬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楊星科研究員團隊發現鞘翅目葉甲科螢葉甲亞科斯螢葉甲屬,團隊將其命名為海珠斯螢葉甲。

  據介紹,在此之前,斯螢葉甲屬全球共有25種,國內明確記錄共11種,以西南地區分布為主,之前在廣東記錄有3種。此次采集的兩頭斯螢葉甲屬標本經調查團隊查閱相關文獻、檢視大量國內外模式標本并對標本進行解剖鑒別后,確定這種斯螢葉甲不同于以往發現的任何一種斯螢葉甲,是世界首次報道的新物種。

  該物種在海珠濕地核心保育區內,以馬氏網及埋罐采集所得,附近為芒果、黃皮等果樹。對比相關類群的生物學特性,專家進一步推測其幼蟲可能在地下取食植物根部生長。

  在公眾的認知內,城市公園的物種多樣性一般會比較匱乏,“但是,海珠濕地昆蟲物種的豐富度和多樣性,顛覆了我們的想象,”楊星科說,“根據這一年多的監測和調查,以及我們目前掌握的標本數量和類群,我相信海珠濕地內不止這一個新物種,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新物種有待發現。”據介紹,截至今年7月,此次昆蟲調查采集所得標本已基本完成目級階元標本的整理,所獲標本達15萬余號,新增記錄1目26科192種,昆蟲種類由原來的346種提升至535種。

  “此次發現的海珠斯螢葉甲極具研究價值和保護意義,說明在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海珠濕地的自然生態環境是良好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是有成效的,”楊星科表示,“新物種的發現為世界增添了科學財富,豐富了生物多樣性。”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