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廣東省主要河道岸線保護,保障防洪、航運、供水和生態安全,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水利廳于近日印發了《廣東省主要河道水域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以下簡稱《岸線規劃》)。
近30年來,廣東省主要河道岸線管理的主要依據是1992年省政府批復的《廣東省主要河道行洪控制線劃定成果及管理辦法》。多年來,省主要河道的地形和水情發生了劇烈變化,部分河段岸線利用存在過度開發、節約集約利用效率不高、岸線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對河勢穩定、供水和生態環境造成部分不利影響,該成果已難以適應現狀河道的管理要求。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和水利部相關工作部署,省水利廳從2020年開始組織開展《岸線規劃》編制工作,印發了《廣東省河道水域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技術方案》《廣東省河道水域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編制技術細則》等技術文件,組織開展了3078公里長度的河道地形測量和三維傾斜攝影等調查工作,為規劃編制以及河道管理提供了扎實的基礎資料。
《岸線規劃》規劃范圍為東江干流、西江干流、北江干流、韓江干流及其三角洲、鑒江干流、珠江三角洲主干河道等71條省主要河道以及36條管理任務較重的跨地級市界河,規劃河道總長約2600公里。按照《廣東省河道管理條例》的要求,《岸線規劃》采用“三區三線”劃定方案,共劃定各類功能區1648個,其中岸線保護區435個、保留區561個、控制利用區652個,岸線保護區及岸線保留區長度占岸線功能區總長度的55.7%;共劃定臨水控制線5390公里、堤頂控制線3932公里、外緣邊界線5403公里。
據介紹,《岸線規劃》的編制和實施,科學劃分了岸線功能區、嚴格分區管理和用途管制,為加強廣東省主要河道水域岸線保護與利用提供了重要基礎,對于強化岸線保護和節約集約利用、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