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政務公開 > 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專欄 > 環境保護信息公開 > 執法監管信息

廣東以中央環保督察整改為契機推動高質量發展

時間 : 2022-11-25 10:40:39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近日,隨著韶關等多地入選第六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廣東已成功創建8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20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7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景象在南粵大地不斷上演。

  近年來,廣東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為契機,推進美麗廣東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全省生態環境保護發展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5年來,廣東補上歷史欠賬,“十三五”期間各項目標任務高水平完成,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顯著提升,全省單位GDP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強度較2015年分別下降40.6%、40.0%、38.5%和35.0%,碳強度下降22.35%,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目標;全省PM2.5年平均濃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至58.7%。

  凝聚合力 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推動整改落實

  廣東將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尺,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扎實的作風、最嚴格的要求、最有力的舉措,不折不扣推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任務全面落實到位。

  在廣東,省主要領導帶頭履行“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職責,擔任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第一主任、主任,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第一總指揮、總指揮,省第一總河長、總河長,分別掛點中央高度重視、社會高度關注、污染最嚴重的茅洲河、練江,每到地方均強調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帶動各級黨委政府切實擔起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省人大、省政協和省紀委監委等將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立法監督和執法檢查、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以及專責監督的重點領域,推動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生態環境部門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建立部門間預警、通報、會商機制,聯合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開展督導,確保地市整改落實到位。

  在廣東,從省到地方基層自上而下建立三級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和五級河長治水體系,各部門認真落實省級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全面壓實。“領導干部率先垂范,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省生態環境保護監察辦公室主任賴海濱介紹說。

  在廣東,各地各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切實肩負起第一責任,帶頭深入攻堅一線,協調推動各項攻堅任務落地見效。廣州規定完不成黑臭水體治理主要領導干部不得調整崗位,深圳提出“一切為治水讓路”,汕頭主要領導在練江流域污染最嚴重的臭河涌邊現場駐點辦公,全省上下形成眾志成城的攻堅態勢。

  由省生態環境保護監察辦公室和4個區域專員辦公室組成的“1+4”生態環境保護監察體系,開展“點穴式”“突擊式”檢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直奔現場,建立起高效精準的暗訪、隨機抽查工作模式,對群眾反復投訴信訪“老大難”問題等重點任務密集開展約談和掛牌督辦,推動解決一大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廣東將繼續堅持抓緊抓實綠色高質量發展,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扎實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扎實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和責任考核體系,深入推進綠美廣東行動。

  正是思想站位之變,機制行動之變,帶來了生態面貌之變。

  協同推進 高標準落實督察整改 助力高質量發展

  作為全國經濟和人口第一大省,廣東以全國1.9%的國土面積承載了全國8.9%的人口和10.9%的GDP,主要污染物單位面積排放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數倍。

  面對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突出矛盾,應該如何破局?

  廣東給出的答案是,通過有效破解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指出水環境污染等環境資源短板問題,推進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協同推進。

  從建立“1+3+N”三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體系到《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十四五”規劃》充分銜接“三線一單”成果,廣東以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推動國土空間開發和自然資源利用方式轉變。

  從茅洲河的蝶變之路到練江的濯清之路,廣東以實現江河安瀾、秀水長清為目標,有力支撐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居環境改善。

  從“碳達峰十五大行動”、《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實施意見》《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發布到韶關老工業城市的生態發展嬗變,廣東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牽引,加快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從啃下“硬骨頭”補齊固體廢物處置短板到“無廢城市”建設取得扎實進展,廣東以源頭防控為重點,加快補齊固體廢物治理短板。

  從出臺支持北部生態發展區生態補償和產業引導的實施意見到把“湛江紅樹林”打造成廣東生態建設新名片,廣東強化生態系統保護監管,系統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

  督察整改工作是否到位,評判標準就是人民群眾是否滿意。省生態環境保護監察辦公室通過組織開展生態環境領域矛盾化解攻堅專項行動,妥善解決一批久拖不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民生問題。

  在練江邊,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場景重現,兩岸不少居民通過鄉村旅游,種植番石榴、優質水稻等過上“靠水吃水”的生活。

  在茅洲河畔,河道沿線成為產業轉型和城市發展的“新引擎”。一批批高新技術企業相繼入駐、一座座科創與孵化平臺落地扎根,生態紅利持續釋放。

  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畫卷在南粵大地徐徐展開。

  著眼全局 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如何高效統籌好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疫情防控和風險防范?在落實督察整改的同時,廣東推動出臺一系列幫企暖企措施,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強化重點項目環評全過程服務。省生態環境廳成立省重點項目和規劃環評工作專責小組,出臺優化重點項目服務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十項措施,從項目擬建、手續辦理到建設運行,全過程支持重點項目建設。今年1—8月,共審批151個項目涉投資總額約3300億元。

  統籌謀劃生態環境重大項目實施。經初步梳理,“十四五”時期全省生態環境領域重點項目共1146個,預計總投資3904億元。

  創新優化監管服務方式。開展“送法規、送技術”進企業活動等暖企幫企措施,在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環境問題的同時,推動企業走綠色發展之路。指導各市制定完善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今年以來累計納入正面清單的企業達997家,指導幫扶企業688家次,實現對守信者“無事不擾”,對違法企業“利劍高懸”。依法對首次違法、危害后果輕微且及時改正的違法行為免于處罰,共依法減免處罰案件1218宗。

  嚴守生態環境安全底線。統籌抓好生態環境疫情防控,開發“醫廢通”微信小程序,推進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擴能提質,切實做到醫療廢物收運處置、環境監管“兩個100%”。“十三五”以來全省未發生較大以上突發環境事件,生態環境領域信訪投訴持續三年下降,連續三年實現涉環境保護項目“鄰避”規模性群體事件“零發生”。

  未來,廣東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樣板之路行而不輟。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