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政務公開 > 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專欄 > 環境保護信息公開 > 執法監管信息

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推動形成河湖治理長效監督管護機制 惠州以“河長制”促“河長治”

時間 : 2022-12-20 10:20:46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漫步淡水河岸,一灣碧水微波蕩漾,水面上鷺鳥迎著朝陽翩躚起舞。舉目望去,一河兩岸之間,生態美景盡收眼底,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水和諧”的生動畫卷徐徐鋪展。

  從雜亂臟臭的劣V類河道,到舒適宜人的兩岸風景,惠州用了三年多時間,打了一場漂亮的治污攻堅戰。

  淡水河的轉變是惠州全面推行河長制的例證。近年來,惠州市認真落實河湖長制各項工作,全市各級河長認真履職盡責,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高質量推動碧道建設,建立河湖長效監督管護機制,河湖治理成效逐漸顯現,水生態環境不斷向好,水生態文明氛圍漸濃,實現了“河長制”向“河長治”的生動蝶變。

  各級河長履職盡責

  解決河湖問題9234宗

  近年來,惠州堅決扛起治水興水政治責任,把深入實施河湖長制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強化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帶動各級河湖長履職盡責,推動河湖長制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作為惠州總河長,惠州市委書記劉吉切實加強對河湖長制工作的組織領導,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聽取河湖長制情況匯報,研究部署下一階段任務;全面督導推進,多次到東江流域、西枝江流域巡查調研,協調推進白花河防洪排澇治理工程項目進度,研究推動公莊河等易發生洪澇災害區域的防洪排澇能力提升等工作。

  在市級河湖長的示范帶動下,各級河湖長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巡河湖的核心任務和必盡職責。今年以來,惠州全市各級河長共巡河湖超13.4萬次,發現并解決河湖問題9234宗;整治列入水利部、省河長辦系統的河湖“四亂”問題439宗、礙洪突出問題11宗,消除防洪安全隱患問題24宗。

  惠州堅持強基礎固根基,聚力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完成水利投資超40億元。積極爭取3.72億元中央、省級補助資金用于白花河防洪排澇治理、西枝江堤防達標加固等工程建設,贛深高鐵惠州北站片區防洪排澇工程、稔平半島至大亞灣供水工程、淡水河防洪排澇整治工程、永漢河防洪提升工程、公莊河防洪排澇工程等一批重大防洪和供水項目順利落地實施,治理中小河流42公里,全力推進43宗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系統化全域推進惠州市海綿城市建設,達標總面積約70.16平方公里,占市轄區建成區24.5%。

  在生活污染防治方面,惠州完成新建、改建污水管網建設687公里,年度任務完成率132%;累計建成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115座,總處理能力達256.03萬噸/日,處理能力總體滿足全市社會需求,城市污水收集率為65.8%。在工業污染防治方面,惠州加強工業執法檢查,截至11月底,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共出動3.5萬人次,檢查企業1.1萬家次,處罰環境違法案件217宗,罰沒金額2625萬元,并實施差異化執法監管,將全市37家企業納入正面清單,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守法企業的正面激勵和示范效應。

  數據顯示,今年1—11月,惠州全市九大流域112條主要一級支流水質穩中有升,同比上年,有19條支流上升為優良水體;19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省考核目標,水質優良率94.7%,劣V類比例為0,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取得明顯成效。

  全民共治共享水文明

  建成碧道167.76公里

  建設美麗河湖的最終目的,是讓人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良好的生態福利。當前,惠州大力推進碧道建設,深入挖掘碧道經濟和文化內涵,將碧道建設作為改善人居環境、美化城鄉環境、打造地方名片的新高地抓好抓實。

  目前,惠州已建成東江最美母親河碧道、西枝江休閑宜居碧道、公莊河生態美麗鄉村碧道、增江健康生態休閑碧道、沙河客家文化體驗碧道、大亞灣濱海藍灣風情碧道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主要骨干碧道。截至11月底,全市建成碧道167.76公里,其中今年建成85.4公里,超額完成80公里的年度建設任務。

  碧道的建成,不僅為市民群眾休閑游玩提供了優美的水生態空間,同時激發了碧道沿線區域的經濟和文化活力。

  比如,新建成的位于惠陽區的周田水碧道,將沿岸的拱秀樓、會新樓、秋長谷里、松喬學校舊址等景觀節點、人文與自然資源貫通,引領形成生態活力的濱水經濟帶,帶動周邊產業及鄉村旅游發展;博羅縣在新建成的大洞水庫環湖碧道舉辦“環羅浮山鄉村振興示范帶”健康快樂徒步活動、“中國夢·農村美”環羅浮山鄉村振興示范帶騎行宣傳活動等,以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碧道+”文體活動,深入挖掘碧道的經濟內涵,大力帶動碧道沿線區域的經濟和文化發展。

  推動河湖長制從“有名有實有效”轉向“有力有為有能”,關鍵在于建立長效管護監督機制。惠州在原設置的7個縣區督導組基礎上,新設立6個專項督導組,每月下沉駐點不少于10天,切實督促指導縣區落實領導“五包”責任制、一鎮一班子、重點項目責任公示等制度;對縣區、鎮街級河湖長所負責河湖水質斷面實行全覆蓋、常態化監測,定期通報提醒相應河湖長和有關部門,層層傳導河湖水質保護壓力;強化考核“指揮棒”作用,每年度對縣(區)、鎮(街)河長制湖長制工作進行考核,激發全市各級各部門及干部隊伍參與河湖管理保護的熱情。

  從河長制到“河長治”,惠州正形成濃厚的社會共治共享水生態氛圍。惠州制定發布愛護河湖文明公約,召開民間河長座談會,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幸福河湖建設;開展“河小青”志愿服務活動794場,參與志愿者19932人次,鼓勵支持“撿跑”、愛護河湖志愿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常態化開展,帶動更多群眾參與河湖治理保護,讓愛護河湖、關愛河湖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推動“全民治水”行穩致遠。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