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保居民就業是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關鍵一環。
為統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3月13日,《汕尾市貫徹落實廣東省進一步做好穩定和促進就業工作實施方案》出臺,該方案又被稱為汕尾2.0版“促進就業九條”。半年多過去,其效果已初步顯現:截至9月底,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4039人,完成目標任務的97.25%;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3596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225人,促進創業1711人,創業帶動就業3131人;累計為全市企業解決用工20018人,其中重點用工企業1641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33%,就業總體形勢平穩。
減負穩崗擴就業
今年以來,汕尾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出臺了一系列實招硬招。在2.0版“促進就業九條”中,減免社會保險費、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增設各項就業創業補貼等舉措猶如“及時雨”大大緩解了企業負擔,為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雪中送炭”,維護了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穩住了經濟大盤,也讓千家萬戶端穩了“飯碗”。
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全市累計直接減免6653家用人單位社保費3.37億元;為全市符合參保條件的252家企業發放了失業保險返還3382萬元;發放各類吸納就業、促進就業創業補貼3394.38萬元,惠及各類勞動者1.68萬人次。
精準發力兜底線
“沒想到回到家鄉也能找到這么合適的工作!”畢業于肇慶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的黃德亮本想“到外面闖一闖”,到珠三角地區找一份本專業工作。9月,他偶然在微信公眾號“汕尾人社”上看到關于舉辦高校畢業生現場招聘會的信息,便帶著簡歷到招聘會現場,發現有好幾家企業的崗位都很適合自己,最終成功入職四川久遠銀海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汕尾項目組,起步月薪超7000元,超出了他的預期。
待業近兩年的顏璇秋,因自身學歷不高,技能較為單一,年齡偏大,陷入擇業尷尬期。7月,她看到汕尾就業微信小程序發布了關于汕尾市就業補助資金補貼公益性崗位公開招聘的公告,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按要求投遞了簡歷,順利通過了面試等流程,成功入職汕尾市社會科學聯合會。
黃德亮和顏璇秋都屬于就業重點關注人群。汕尾2.0版“促進就業九條”中就有專門針對像他們這樣的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貧困勞動力等的一系列托底幫扶政策。
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好就業、就好業”,汕尾深入實施“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十項行動”,通過開展大規模招聘行動、加大事業單位招錄應屆畢業生工作力度、開發基層服務項目招聘崗位、推進高校畢業生見習工作等措施,全力暢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
為應對疫情沖擊,汕尾深入落實失業人員托底保障,實施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延長大齡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限等政策,通過加強企業用工定點監測和失業動態監測,動態跟蹤掌握裁員風險情況,暢通用工余缺調劑機制,為企業和員工提供“共享用工”供需對接和失業再就業線上服務,實現閑置勞動力及時調劑,降低規模性失業風險。
“穩就業是穩定脫貧的關鍵。”汕尾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說。對此,汕尾認真落實各項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政策,根據貧困勞動力的技能水平、就業意向等情況,為扶貧對象提供就業幫扶、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服務,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吸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的企業發放就業創業補貼約11萬元,幫扶貧困勞動力到公益性崗位就業235人。
提升技能促就業
“培訓班就開在‘家門口’,既有理論知識,又能動手實操,老師們都非常專業,沒想到當廚師也有這么多門道!”參加陸豐市甲子鎮“三甲”地區青年“粵菜師傅”培訓班的學員林桂豐感慨道。據統計,1-9月,全市共開展粵菜師傅培訓786人次,帶動就業2202人次,幫扶“粵菜師傅”創業124人次。
今年以來,汕尾高位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和十大重點群體職業技能提升工程,著力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積極實施技能補貼政策,共發放勞動力職業技能提升補貼471.26萬元,惠及6471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汕尾還在全省首創“粵菜師傅+抖音”云培訓模式,建成“粵菜師傅”工程“抖音+云培訓”工作室,制作發布的烹飪培訓視頻課程點擊率超15萬人次。
此外,汕尾還建成了全省第二家、粵東首家家政服務超市和家政服務培訓基地,開展家政服務類技能培訓3840人次,帶動就業7562人次。
“就業不用去遠方,汕尾就是好地方”正逐步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