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陽光下暖意濃濃,學生們手握簡歷,在眾多省內外知名企事業單位面前挑選自己心儀的單位。12月6日,由廣東省青年創業就業促進中心、華南師范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共同主辦的“展翅計劃”2021年畢業生雙選會(大學城綜合類專場)在廣州舉行,招聘會上逾百家單位向畢業生拋出“繡球”。
疫情發生以來,廣東通過開展線上線下雙選會、建設在線職考培訓平臺、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培訓、搭建青年見習專區等方式,多渠道多方式為青年提供就業信息對接和培訓服務,累計開展就業招聘活動413場次,吸引近2萬家企業累計發布42.3萬個崗位,推動7.3萬名高校畢業生就業。廣東省青年創業就業促進中心負責人表示,廣東加大推動各種類型的就業幫扶項目,切實幫助廣東青年提升就業能力。
提供實習崗位逾16萬個
在畢業于華南農業大學的禤彩丁看來,大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的關鍵,在于提升自身的就業能力。通過“展翅計劃”的貧困生就業幫扶項目,禤彩丁于大學三年級時找到一份在黨政機關的實習。隨后,在“易展翅”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經過專業的職業評測,她對自己未來的規劃也有了想法。今年,禤彩丁成功入職保利(廣州)物業發展有限公司。
疫情發生以來,不少大學生滯留在家,實習受阻。廣東通過全媒體平臺開設就業指導課、發布就業招聘服務信息、開展在線技能培訓,幫助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確就業觀,提升就業競爭力。
僅“易學堂”在線培訓平臺,今年累計吸引逾18.2萬人次進行在線學習,幫助近2.8萬人完成職業規劃測評。此外,依托廣東省12355青少年綜合服務平臺,廣東積極為青年學生提供心理輔導、成長指導等咨詢服務,共計逾千人次。
事實上,針對大學生一直以來面臨的實習難、實習貴的問題,廣東一直在發力。今年,廣東累計發動各類黨政機關、企事業、大型國企業、優質私營企業等單位提供實習崗位逾16萬個,幫助逾3.8萬名大學生利用未返校的“空檔期”上崗實習鍛煉。
此外,廣東積極打造“低門檻”實習鍛煉平臺,要求各單位在提供實習崗位時,安排30%的公益配崗,對學生就讀的院校、專業、年紀等方面不作要求,幫助更多青年大學生找到心儀的實習崗位。
技能培訓助貧困生就業
服務禮儀、居家保潔、家常菜制作……在家政技能培訓課上,陸海欣學到了很多“干貨”。“我從一個家政‘小白’慢慢變得專業,有這些硬技能傍身,我才能真正服務好客戶。”她說。
陸海欣畢業于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就讀家政服務與管理專業,看好互聯網家政的發展前景。在“易展翅”平臺的幫助下,她參加了“南粵家政”就業創業培訓班,并成功入職51家庭管家。
家政技能過硬的她,如今已在51家庭管家培訓學院的培訓班擔任主任一職,負責開展家庭保潔培訓等工作。她也正是廣東實施“千校萬崗”大中專學生就業幫扶行動的受益者之一。
就業幫扶行動為有就業需求的貧困生建立就業服務檔案,通過“一對一”“一對多”精準幫扶機制,結合“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南粵家政”三大工程及新興產業發展需要,謀劃和推進相關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幫扶項目,目前已成功推動2461名鄉村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實現就業。
打造大學生志愿者職業成長閉環
畢業于廣東工業大學的鐘麗詩,去年8月份參加西部(山區)計劃,期滿后順利成為一名小學教師。回憶起在山區支教的時光,她坦言,那段經歷豐富了自身工作經驗,也令自己更加確定未來職業的方向。
今年,廣東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山區)計劃”擴招至1779人,8月份,又一批高校畢業生經分批培訓后,奔赴新疆、西藏等西部省份和粵東粵西粵北等地開展支教、支農等志愿服務。他們將用一年的時間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揮灑青春汗水。
通過設立大學生志愿者就業服務專項,廣東致力于豐富和完善大學生志愿者職業成長閉環。面向應屆畢業生和參加基層服務項目期滿的往屆畢業生,開設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教師等各類職業技能培訓,今年共為375名往屆服務期滿有就業或培訓需求的志愿者青年提供服務。
此外,為幫助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引領大學生前往基層就業,今年,廣東開發了21個地市逾2萬個社區街道、鄉鎮農村等基層一線崗位。越來越多青年大學生將個人成長鍛煉與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城市治理等工作緊密融合,到基層就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