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的業務預計會增長100%。”祥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羅嗣發的這份自信,來自于增幅明顯的訂單量和顯著增加的人均產值。
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優化,經濟復蘇活躍,企業加速復工、用工需求增加,勞動者返崗早、干勁足。數據顯示,目前農民工返崗比例94.5%,監測企業用工規模已超過節前九成,企業缺工情況較往年有所緩解。面對勞動力市場加速回暖,廣東不止于“搶人”,更有長遠規劃。
“與其爭搶,不如培養”
走進東莞市高埗鎮,陸遜梯卡華宏(東莞)眼鏡有限公司的產線馬力全開。一旁,工齡30年的“元老級”員工虞紅正耐心指導年輕技工完成鏡框定型工作。從普通操作工一路成長為組長、班長、經理、高級經理,她說:“通過內部培訓不斷精進自己的技能,我提升的不只是收入和職務,更是技能本事。”
“挖來的人才也許能應急,但也容易流失;自己慢慢培養成長起來的人才,對公司歸屬感很強,穩定性更高。”該公司人力資源部高級經理朱和勝說。
面對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對企業用人提出的新要求,不少廣東企業在政府助力下加速探索人才自主評價和培養。特別是在技能人才培養上,企業根據崗位實際需要,通過內部培訓,幫助工人們朝著更加專精的技能人才升級。
對于一些新產業、新職業,把人才評價和培養的自主權交給企業和市場,則更加必要而迫切。為鼓勵這種趨勢,廣東不斷創新,大力推進“一試雙證”,即企業組織一次考試,員工就可同時拿到行業企業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廣東將實施技能人才支撐工程
面對眼下火熱的用工趨勢,廣東各地密集“送政策、送崗位、送服務”,全力保障企業用工。
據統計,截至2月9日,全省人力資源市場崗位需求184.2萬個,求職130.9萬人次,節后企業用工需求以補員為主,基本得到滿足,企業缺工情況較往年有所緩解。
不過,制造業結構性用工短缺依然存在,對大多數制造業企業而言,高技能人才仍是供不應求的“香餑餑”。
今年春節后,廣東人力資源市場技能人才求人倍率超過2.0,比去年同期上升0.3個百分點。在各地招聘會上,研發工程師、結構工程師等崗位需求較大,招聘平均薪資水平較往年也有所上漲。
“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實操經驗的人才,往往要經過專門培訓,從學徒開始,少則三五年,多則十年。”從事半導體行業人才招聘業務的獵頭宋彤彤表示,近年來相關行業發展迅速,包括半導體封裝設備調試員等在內的技能人才較為緊缺。
在華南師范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孫中偉看來,近年來,不少年輕人不愿從事制造業,可能會加劇制造業技能人才儲備不足的問題和缺工問題。
針對這個問題,今年廣東將實施制造業當家技能人才支撐工程,加大“廣東技工”人才培養力度,選樹一批技能燈塔領軍人才,引領培育制造業“新工匠”。